12月19日上午,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在北京大學凱原樓隆重舉行。
近3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高官、法律工作者和媒體人士云集此間,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核心內容展開交流與交鋒。
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學術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計劃辦公室主任趙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敬東,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司法研究所副所長姜海濤,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教授潘劍鋒,中華全國律協第六、七屆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邵景春,上海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屹,振華重工集團(ZPMC)法律部總經理李敏,光榮緬甸集團創始人、照亮非洲國際公司CEO陳世民等領導、專家、企業家,參加了本次論壇并發表了精彩的講話和演講。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Mumtaz Zahra Baloch、參贊Siraj Ahmad Khan,伊朗駐華參贊畢納茲、哈吉沙,英國駐華參贊Nick Low,立陶宛駐華商務參贊Rasa,南非駐華參贊Christine Rossi、經濟參贊Thandukwazi Nyawose、經濟部一秘Denisha Reddy,日本駐華參贊Kei Vtsunomiyo,印度尼西亞駐華二秘Renny Meirina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使領館官員出席了本次論壇。
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澎湃新聞、南方都市報、法治周末、北京青年報、第一財經、財經雜志、鳳凰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及新媒體到會對本次論壇進行了采訪報道。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從法律角度研究“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宏觀的理論意義,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法律人在法治思維和法律服務方面,應當多下功夫研究和探討。國浩法治論壇是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良性互動的開放性交流平臺,國浩法治論壇將傳承延續下去,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出謀劃策。
趙白鴿副主任就“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作主旨演講,她指出,目前世界發展面臨著兩大趨勢,一個趨勢是沖突不斷,國際秩序進入一個較長的重組期,全球層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現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沖突成為常態;另一個趨勢則是更公正的國際秩序將要降臨,而沖突的化解、秩序的協調和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夢想。“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推 廣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的戰略,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促進 優質產能的合理轉移和優勢資源的重新分配,推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中國的經濟實力與影響力顯著,國內市場容量巨大,資金實力雄厚,在建設“一帶一路” 過程中,既可以憑借廣闊的國內市場吸收新興國家的商品,也可以為新興 國家提供重要資金來源,逐步有能力滿足其外部市場與資金需求。
張鳴起副主任在講話中提出,順利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走法治化的道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們要著重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制定外國投資法、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構建中國特色援外法律制度,完善外國人服務管理、領事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建設。同時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努力打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司法部原部長張福森因故未能出席本次論壇,特別提交了書面講話,他在講話中說,法律服務應當從兩方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當中:一方面,以律師為代表的法律職業群體,應根據本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功能定位,搭建平臺積極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在司法角度上充分發揮法院審判職能作用,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司法服務水平,并保障我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
在談到“十三五”規劃和以前的十二個五年計劃的區別時,趙剛主任指出,這一次規劃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視野頂層設計,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個發展理念不單單是為中國,也將為世界發展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其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規劃重點,也是當務之急。
潘劍鋒書記在講話中則認為,“一帶一路”讓我們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經濟影響世界,讓我們的企業到國際舞臺上發展,我們的律師跟著企業出去也好,推著企業出去也好,都會面臨著許多的挑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經濟與發展模式,有不同的法律服務模式。我們剛剛走向世界,肯定會在取得成就的同時,遇到不少困惑、問題,這些人困惑需要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邵景春教授詳細解讀多邊及雙邊合作機制,他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跨國性,要求其實施必須有國際法律規則與制度相伴。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之國際經貿行為的多樣性,要求必須有不同種類和內容的國際法律規則和制度來規范。他特別強調,中國應當主動采取有力措施,參與特別是引領在國際投資、國際技術轉讓、國際稅收和國際人員流動領域中,完善和建立新的國際規則與制度。
陳世民總經理作為實業界的代表之一,與大家分享了他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與“一帶一路”有關的經驗,他提出把握好國家戰略對企業發展很關鍵,作為企業要把握好機遇靈活積極的“走出去”,“一帶一路”的實施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去實現。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李敏總經理在演講中提倡“事前布局與謀劃”,針對每一項海外業務進行精心事前法律分析與風險防控工作。法律工作者應當為公司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法律支持、清除法律障礙,并應注重提高法律服務的價值創造性。
劉敬東副庭長在演講中指出,應準確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內涵與基本要求,大力加強涉外刑事、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和涉自貿區相關案件的審判工作。同時,應依法加強涉沿線國家當事人的仲裁裁決司法審查工作,促進國際商事海事仲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劉敬東特別建議,期待法律界尤其是律師界,提出實踐性更強的建議和意見,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涉外商事領域審判工作的能力提升。
姜海濤副主任在演講中認為,要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圍繞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共同建設暢通安全的海上戰略通道等,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跨國投資、能源資源合作、航運金融等領域提供法律服務。適應“一帶一路”建設對法律服務的新需求,不斷創新法律服務方式方法,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并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馬屹秘書長則指出,商事爭議解決機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國際商事仲裁在解決“一帶一路”商事爭議中具諸多優勢。應當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仲裁爭議解決機制,首先是中國仲裁機構應進一步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其次,中國法院通過司法監督進一步支持仲裁發展;同時,應當構建仲裁法律職業共同體,培養涉外仲裁法律人才。
在嘉賓互動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主任扈紀華,《民主與法制》主編劉桂明,香港易周律師行創始合伙人、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周怡菁,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薛義忠、黃寧寧、廖筱云,國浩律師事務所外籍法律顧問施就明,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制完善、基礎設施投資、金融保障支持、香港發展機會,以及赴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意大利投資時應特別注意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劉桂明主編特別指出,法律服務要在方向、方位、方式上創新突破,從“跟著”企業,到“陪著”企業,再到“領著”企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扈紀華主任認為,法律工作者要有一種緊迫感,這種緊迫感源自“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法律缺位,“一帶一路”需要有法律保障,法律推進。周怡箐律師分析,香港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內地企業投資、融資的平臺,香港在專業服務上有優勢,其作用不可或缺。施就明、廖筱蕓、黃寧寧、薛義忠四位律師先后結合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解讀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案例,并建議法律工作者在服務交易與支持投資的同時,更關注人心相通與人文關懷。
本次論壇由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國浩“一帶一路”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李淳主持。
中華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本次論壇集“高大上”與“接地氣”于一體,將“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提升到戰略高度來研究、籌劃,意義重大。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合作頻頻,會遇到諸多法律問題,產生相關法律糾紛,都需要律師介入。律師作為涉外法律服務的“革命軍中馬前卒”,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滿足涉外商事主體及各類其他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的同時,也洞悉各主體的商務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與訴求;更為可貴的是,律師手中的客戶資源也是信息資源、資本資源、項目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律師的價值不再局限于為參與者保駕護航,而且還能在引領與推進角度發揮其獨特作用以推波助瀾。可以預見,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沖突的中國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顯身手之機。
“國浩法治論壇”是國浩律師集團于國浩律師事務所成立十五周年之際,創辦的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縱論社會法律熱點、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集著名專家學者、知名商界精英與法律職業人士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開放性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律師在整個法治體系中最密切聯系實際的特點,發掘最具價值的司法改革建議和法律服務形態,為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的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國浩法治論壇”每年舉行一次。此前,論壇就“新型城鎮化法治建設“、“民主立法與律師參與”兩個主題展開探討,并取得優異成果,法律出版社為此專門出版了專著。
附:媒體報道
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舉行 專家學者縱論“一帶一路”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
2015年12月20日 11:22:46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2月20日電 12月19日上午,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在北京大學凱原樓隆重舉行。
近3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高官、法律工作者和媒體人士云集此間,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核心內容展開交流與交鋒。
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學術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司法部原部長張福森,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計劃辦公室主任趙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敬東,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司法研究所副所長姜海濤,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教授潘劍鋒,中華全國律協第六、七屆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邵景春,上海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屹,振華重工集團(ZPMC)法律部總經理李敏,光榮緬甸集團創始人、照亮非洲國際公司CEO陳世民等領導、專家、企業家,參加了本次論壇并發表了精彩的講話和演講。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Mumtaz Zahra Baloch、參贊Siraj Ahmad Khan,伊朗馬駐華參贊畢納茲、哈吉沙,英國駐華參贊Nick Low,立陶宛駐華商務參贊Rasa,南非駐華參贊Christine Rossi、經濟參贊Thandukwazi Nyawose、經濟部一秘Denisha Reddy,印度尼西亞駐華二秘Renny Meirina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使領館官員出席了本次論壇。
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澎湃新聞、南方都市報、法治周末、第一財經、財經雜志、鳳凰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及新媒體到會對本次論壇進行了采訪報道。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從法律角度研究“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宏觀的理論意義,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法律人在法治思維和法律服務方面,應當多下功夫研究和探討。國浩法治論壇是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良性互動的開放性交流平臺,國浩法治論壇將傳承延續下去,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出謀劃策。
趙白鴿副主任就“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作主旨演講,她指出,目前世界發展面臨著兩大趨勢,一個趨勢是沖突不斷,國際秩序進入一個較長的重組期,全球層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現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沖突成為常態;另一個趨勢則是更公正的國際秩序將要降臨,而沖突的化解、秩序的協調和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因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張鳴起副主任在講話中提出,順利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走法治化的道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們要著重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制定外國投資法、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構建中國特色援外法律制度,完善外國人服務管理、領事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建設。同時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努力打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談及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服務的問題,張福森前部長在書面講話中認為,法律服務應當從兩方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當中:一方面,以律師為代表的法律職業群體,應根據本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功能定位,搭建平臺積極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在司法角度上充分發揮法院審判職能作用,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司法服務水平,并保障我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
在談到“十三五”規劃和以前的十二個五年計劃的區別時,趙剛主任指出,這一次規劃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視野頂層設計,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個發展理念不單單是為中國,也將為世界發展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其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規劃重點,也是當務之急。
潘劍鋒書記在講話中則認為,“一帶一路”讓我們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經濟影響世界,讓我們的企業到國際舞臺上發展,我們的律師跟著企業出去也好,推著企業出去也好,都會面臨著許多的挑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經濟與發展模式,有不同的法律服務模式。我們剛剛走向世界,肯定會在取得成就的同時,遇到不少困惑、問題,這些人困惑需要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邵景春教授詳細解讀多邊及雙邊合作機制,他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跨國性,要求其實施必須有國際法律規則與制度相伴。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之國際經貿行為的多樣性,要求必須有不同種類和內容的國際法律規則和制度來規范。他特別強調,中國應當主動采取有力措施,參與特別是引領在國際投資、國際技術轉讓、國際稅收和國際人員流動領域中,完善和建立新的國際規則與制度。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李敏總經理在演講中提倡“事前布局與謀劃”,針對每一項海外業務進行精心事前法律分析與風險防控工作。法律工作者應當為公司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法律支持、清除法律障礙,并應注重提高法律服務的價值創造性。
劉敬東副庭長在演講中指出,應準確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內涵與基本要求,大力加強涉外刑事、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和涉自貿區相關案件的審判工作。同時,應依法加強涉沿線國家當事人的仲裁裁決司法審查工作,促進國際商事海事仲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劉敬東特別建議,期待法律界尤其是律師界,提出實踐性更強的建議和意見,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涉外商事領域審判工作的能力提升。
姜海濤副主任在演講中認為,要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圍繞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共同建設暢通安全的海上戰略通道等,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跨國投資、能源資源合作、航運金融等領域提供法律服務。適應“一帶一路”建設對法律服務的新需求,不斷創新法律服務方式方法,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并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馬屹秘書長則指出,商事爭議解決機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國際商事仲裁在解決“一帶一路”商事爭議中具諸多優勢。應當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仲裁爭議解決機制,首先是中國仲裁機構應進一步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其次,中國法院通過司法監督進一步支持仲裁發展;同時,應當構建仲裁法律職業共同體,培養涉外仲裁法律人才。
在嘉賓互動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主任扈紀華,《民主與法制》主編劉桂明,香港易周律師行創始合伙人、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周怡菁,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薛義忠、黃寧寧、廖筱云,國浩律師事務所外籍法律顧問施就明,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制完善、基礎設施投資、金融保障支持、香港發展機會,以及赴巴基斯坦、俄羅斯、意大利投資時應特別注意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劉桂明主編特別指出,法律服務要在方向、方位、方式上創新突破,從“跟著”企業,到“陪著”企業,再到“領著”企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本次論壇由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國浩“一帶一路”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李淳主持。中華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諸多挑戰。本次論壇將“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提升到戰略高度來研究、籌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陸續展開合作,這些領域都會遇到諸多法律問題,產生諸多法律糾紛,此時都需要律師提供法律服務予以支撐。而律師作為涉外法律服務的一線成員,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滿足涉外商事主體及各類其他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的同時,也了解到各主體的商務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與訴求;更為可貴的是,律師手中的客戶資源也是信息資源、資本資源、項目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律師的價值不再局限于為參與者保駕護航,而且還能在引領促進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以推波助瀾。可以預見,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顯身手之機。
“國浩法治論壇”是國浩律師集團于國浩律師事務所成立十五周年之際,創辦的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縱論社會法律熱點、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集著名專家學者、知名商界精英與法律職業人士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開放性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律師在整個法治體系中最密切聯系實際的特點,發掘最具價值的司法改革建議和法律服務形態,為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的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國浩法治論壇”每年舉行一次。此前,論壇就“新型城鎮化法治建設”、“民主立法與律師參與”兩個主題展開探討,并取得優異成果,法律出版社為此專門出版了專著。
“國浩法治論壇”聚焦“一帶一路”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
2015-12-21 19:13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靳昊)由國浩律師事務所聯合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舉辦的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12月19日在北京大學凱原樓舉行。近3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高官、法律工作者和相關國家使領館官員云集此間,以“‘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為主題,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展開交流。
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在致辭中說,從法律角度研究“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宏觀的理論意義,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法律人在法治思維和法律服務方面,應當多下功夫研究和探討。國浩法治論壇是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良性互動的開放性交流平臺,論壇將傳承延續下去,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出謀劃策。
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學術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就“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作主旨演講。她指出,目前世界發展面臨著兩大趨勢,一個趨勢是沖突不斷,國際秩序進入一個較長的重組期,全球層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現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沖突成為常態;另一個趨勢則是更公正的國際秩序將要降臨,而沖突的化解、秩序的協調和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夢想。“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推廣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的戰略,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促進優質產能的合理轉移和優勢資源的重新分配,推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在講話中提出,順利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走法治化道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我們要著重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制定外國投資法、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構建中國特色援外法律制度,完善外國人服務管理、領事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建設。同時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努力打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中華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諸多挑戰。律師作為涉外法律服務的一線成員,在滿足涉外商事主體及各類其他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的同時,也了解到各主體的商務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與訴求;更為可貴的是,律師手中的客戶資源也是信息資源、資本資源、項目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律師的價值不再局限于為參與者保駕護航,而且還能在引領促進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以推波助瀾。可以預見,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顯身手之機。
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舉行
2015年12月21日 06:43 來源:法制日報
本報北京12月20日訊 記者周斌 12月19日,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舉行。與會代表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會議指出,從法律角度研究“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宏觀的理論意義,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等領域陸續展開合作,這些領域都會遇到諸多法律問題,甚至產生法律糾紛,需要法律服務予以支撐。
會議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法律服務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挑戰。法律服務行業應當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以律師為代表的法律職業群體,應根據本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功能定位,搭建平臺積極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法院審判職能作用,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司法服務水平,提升我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
會議提出,順利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走法治化的道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應著重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
“國浩法治論壇”是國浩律師集團創辦的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縱論社會法律熱點、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開放性交流平臺。本次論壇由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法律工作者以及多國使領館官員等近300人參加。
“國浩法治論壇”召開 趙白鴿縱論“一帶一路”建設
2015-12-20 20:3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青網
(本報訊 記者張偉)12月19日,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在北京大學凱原樓舉行,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核心內容展開交流。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社科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學術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張鳴起,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計劃辦公室主任趙剛等專家學者以及律師、企業家,還有巴基斯坦、伊朗、英國、立陶宛等8個國家的使領館官員出席了本次論壇。
趙白鴿表示,“一帶一路”的意義,一是可能影響到全球治理新途徑的設立,二是創造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中要考慮的是如何使各國獲得其急需的產能。而民營企業將來應該成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核心力量。趙白鴿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則建設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所謂三共,共商就是指的必須要有共識,共建指的不是由A方給B方建,像我們和巴基斯坦,我們一起來建,還有一個是共享,當產生結果以后你不是掠奪,把東西拿完就完了,而是一個共同產生的過程。”趙白鴿說。她同時透露,藍迪智庫目前已經和巴基斯坦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即將和印度尼西亞、伊朗以及哈薩克斯坦采用同樣的模式,建立專家委員會。趙白鴿還闡述了“五通”的目標,五通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指的是加強社區、教育方面的工作。
張鳴起在講話中提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努力打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中華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諸多挑戰。本次論壇將“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提升到戰略高度來研究、籌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舉行
新華網絡電視 2015-12-20
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19日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舉行,來自國內政府機關、學界、業界和駐華使領館的代表出席了本屆論壇。
本屆論壇由國浩律師事務所與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聯合主辦,主題為“‘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
國浩“一帶一路”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李淳告訴記者,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法律建設日益完備,法律隊伍日益強大。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實也倒逼中國的律師和法律服務機構走出去。
國浩“一帶一路”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 李淳:
第一個就是說中國律師走出去很重要一點必須要熟悉本國客戶需求什么;第二點要知道他所投資國家有什么;第三,中國律師能不能把中國企業需要的和那個國家有什么做一個很好的契合。
李淳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律師應該和中國企業擰成一股繩,讓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律師為走出去的企業保駕護航。
據主辦方介紹,論壇期間,代表們將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的愿景與建設、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與防范、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內容發表演講,展開討論。
視頻連接: http://news.cncnews.cn/2015-12-20/124356648.html
新華社記者張穎琦、田碩北京報道
專家學者縱論“一帶一路”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行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中國資本證券網 2015-12-20 16:05
12月19日上午,第三屆“國浩法治論壇”——“‘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法治思維與法律服務”在北京大學凱原樓隆重舉行。
近3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高官、法律工作者和媒體人士云集此間,就“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法律服務及司法保障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爭端解決的實踐與趨勢等核心內容展開交流與交鋒。
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學術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司法部原部長張福森,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計劃辦公室主任趙剛,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敬東,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司法研究所副所長姜海濤,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教授潘劍鋒,中華全國律協第六、七屆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邵景春,上海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屹,振華重工集團(ZPMC)法律部總經理李敏,光榮緬甸集團創始人、照亮非洲國際公司CEO陳世民等領導、專家、企業家,參加了本次論壇并發表了精彩的講話和演講。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MumtazZahraBaloch、參贊SirajAhmadKhan,伊朗馬駐華參贊畢納茲、哈吉沙,英國駐華參贊NickLow,立陶宛駐華商務參贊Rasa,南非駐華參贊ChristineRossi、經濟參贊ThandukwaziNyawose、經濟部一秘DenishaReddy,印度尼西亞駐華二秘RennyMeirina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使領館官員出席了本次論壇。
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澎湃新聞、南方都市報、法治周末、第一財經、財經雜志、鳳凰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及新媒體到會對本次論壇進行了采訪報道。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從法律角度研究“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宏觀的理論意義,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法律人在法治思維和法律服務方面,應當多下功夫研究和探討。國浩法治論壇是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良性互動的開放性交流平臺,國浩法治論壇將傳承延續下去,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出謀劃策。
趙白鴿副主任就“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作主旨演講,她指出,目前世界發展面臨著兩大趨勢,一個趨勢是沖突不斷,國際秩序進入一個較長的重組期,全球層面的公共治理或出現巨大真空,一定程度的沖突成為常態;另一個趨勢則是更公正的國際秩序將要降臨,而沖突的化解、秩序的協調和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因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張鳴起副主任在講話中提出,順利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走法治化的道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涉外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們要著重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制定外國投資法、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構建中國特色援外法律制度,完善外國人服務管理、領事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建設。同時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新發展與新內容吸收進相關的國內立法中,為各國法律協調和趨同奠定基礎,減少將來可能的法律沖突或法律障礙,努力打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談及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服務的問題,張福森前部長在書面講話中認為,法律服務應當從兩方面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當中:一方面,以律師為代表的法律職業群體,應根據本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功能定位,搭建平臺積極提供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在司法角度上充分發揮法院審判職能作用,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司法服務水平,并保障我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
在談到“十三五”規劃和以前的十二個五年計劃的區別時,趙剛主任指出,這一次規劃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視野頂層設計,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個發展理念不單單是為中國,也將為世界發展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其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規劃重點,也是當務之急。
潘劍鋒書記在講話中則認為,“一帶一路”讓我們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經濟影響世界,讓我們的企業到國際舞臺上發展,我們的律師跟著企業出去也好,推著企業出去也好,都會面臨著許多的挑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經濟與發展模式,有不同的法律服務模式。我們剛剛走向世界,肯定會在取得成就的同時,遇到不少困惑、問題,這些人困惑需要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邵景春教授詳細解讀多邊及雙邊合作機制,他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跨國性,要求其實施必須有國際法律規則與制度相伴。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之國際經貿行為的多樣性,要求必須有不同種類和內容的國際法律規則和制度來規范。他特別強調,中國應當主動采取有力措施,參與特別是引領在國際投資、國際技術轉讓、國際稅收和國際人員流動領域中,完善和建立新的國際規則與制度。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李敏總經理在演講中提倡“事前布局與謀劃”,針對每一項海外業務進行精心事前法律分析與風險防控工作。法律工作者應當為公司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法律支持、清除法律障礙,并應注重提高法律服務的價值創造性。
劉敬東副庭長在演講中指出,應準確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內涵與基本要求,大力加強涉外刑事、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和涉自貿區相關案件的審判工作。同時,應依法加強涉沿線國家當事人的仲裁裁決司法審查工作,促進國際商事海事仲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劉敬東特別建議,期待法律界尤其是律師界,提出實踐性更強的建議和意見,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涉外商事領域審判工作的能力提升。
姜海濤副主任在演講中認為,要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圍繞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共同建設暢通安全的海上戰略通道等,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跨國投資、能源資源合作、航運金融等領域提供法律服務。適應“一帶一路”建設對法律服務的新需求,不斷創新法律服務方式方法,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并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馬屹秘書長則指出,商事爭議解決機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國際商事仲裁在解決“一帶一路”商事爭議中具諸多優勢。應當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仲裁爭議解決機制,首先是中國仲裁機構應進一步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其次,中國法院通過司法監督進一步支持仲裁發展;同時,應當構建仲裁法律職業共同體,培養涉外仲裁法律人才。
在嘉賓互動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主任扈紀華,《民主與法制》主編劉桂明,香港易周律師行創始合伙人、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周怡菁,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薛義忠、黃寧寧、廖筱云,國浩律師事務所外籍法律顧問施就明,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制完善、基礎設施投資、金融保障支持、香港發展機會,以及赴巴基斯坦、俄羅斯、意大利投資時應特別注意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劉桂明主編特別指出,法律服務要在方向、方位、方式上創新突破,從“跟著”企業,到“陪著”企業,再到“領著”企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本次論壇由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國浩“一帶一路”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李淳主持。中華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諸多挑戰。本次論壇將“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提升到戰略高度來研究、籌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陸續展開合作,這些領域都會遇到諸多法律問題,產生諸多法律糾紛,此時都需要律師提供法律服務予以支撐。而律師作為涉外法律服務的一線成員,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滿足涉外商事主體及各類其他主體的法律服務需求的同時,也了解到各主體的商務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與訴求;更為可貴的是,律師手中的客戶資源也是信息資源、資本資源、項目資源,這些資源使得律師的價值不再局限于為參與者保駕護航,而且還能在引領促進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以推波助瀾。可以預見,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律服務領軍人才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顯身手之機。
“國浩法治論壇”是國浩律師集團于國浩律師事務所成立十五周年之際,創辦的一個旨在弘揚依法治國理念、縱論社會法律熱點、探討法律服務創新的集著名專家學者、知名商界精英與法律職業人士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開放性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律師在整個法治體系中最密切聯系實際的特點,發掘最具價值的司法改革建議和法律服務形態,為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的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國浩法治論壇”每年舉行一次。此前,論壇就“新型城鎮化法治建設”、“民主立法與律師參與”兩個主題展開探討,并取得優異成果,法律出版社為此專門出版了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