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呂紅兵,來自社會科學界別,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謝謝您的提問。
我講一個小案例吧。前幾天,你們報紙報道了一名江蘇律師的辦案故事。這名律師堅守13年,歷經法院一審、二審、兩次再審,為一名小學校長和兩名會計洗清了“貪污”冤情。
當人民法院作出無罪判決的時候,被告人哭著說:“是我的律師,每每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讓我振作了勇氣!”
這名律師的話語平靜卻堅定:“無論時間多久,無論過程多么曲折,我一定要想辦法,還他們清白,給他們尊嚴,給法律尊嚴!”
其實,這名律師只是成千上萬名律師中的普通一員,這個案例卻是我們律師為當事人合法權益仗義執言的生動寫照。
有一位法律同行這樣說:“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他人的人生。”的確,一個案件的背后,就是一樁婚姻、一戶家庭、一個人的自由、一家企業的未來!
大家經常說“初心”。律師的初心是什么?我想啊,就是作為當事人的代理人,以精湛的專業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是作為公平正義的守護者,與檢察機關一起,各司其職,為人民法院作出公正裁判提供事實和法律依據。特別是防范冤假錯案,律師是司法機關最值得信賴的“同盟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位記者朋友剛剛提到,今年也是中國律師制度恢復40周年。1979年的時候全國只有212名律師。小平同志說,中國現代化建設要有30萬名律師。如今,我國律師人數已達43萬,2022年這一數字將突破62萬。
總書記最近給我們法律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盡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甭蓭煾傻?,就是人民盼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律師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律師卻是萬萬不能的。我們要走向“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我們更要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
剛才,趙院長在講,我就在想,我們組織律師團,您來牽頭醫療隊,咱們攜起手來,為精準脫貧和新農村建設,干實事、做貢獻!
有句話說得好:心似蓮開,清風自來。秉持法治信仰,堅守法律信念,我想啊,這樣的律師一定會深受人民群眾的信任、尊重和喜愛。
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