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當風立,巍巍海門迎客家。2019年12月21日,由國浩律師事務所、藍迪國際智庫主辦,海南大學法學院、國浩律師(海南)事務所、國浩發展研究院承辦,海南省律師協會支持的“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建設”論壇在海口隆重舉行。著名專家學者、政府領導、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以及相關企業家代表和媒體人士共450余人,共同深入探討如何建設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法治體系更健全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開幕致辭
國浩律師事務所創始暨執行合伙人李淳主持了開幕式和主旨演講環節。
呂紅兵律師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建設海南自貿港,為中國律師事業,特別是海南律師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甚至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本次論壇是一場站位有高度、視野有寬度、思考有深度、行動有力度的論壇。主辦方藍迪國際智庫在智庫研究、國際合作以及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國際智庫界享有盛譽;主辦方國浩律師事務所是中國最大的法律服務機構之一,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這一國家戰略出謀劃策、身體力行、多做貢獻。蘇東坡感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國浩亦心系天涯,情牽海角,與海南最負盛名的律師團隊戰略合作、攜手共進,創建國浩海南板塊,唱響國浩律師品牌,發揮律師不可替代的獨到功能,做出律師不可或缺的特殊貢獻。
張曉輝會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是法律服務界圍繞自貿港法治體系建設所召開的一場史無前例的盛會。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過程是法治的過程,更深的改革、更大的開放,都離不開法治化基礎,少不了法律人的身影,一流的法律服務才能支撐開放水平最高的自貿港建設。律師應積極回應自貿港對法律服務的新要求、新期待, 主動挖掘新形勢下的法律服務“結合點”,拓展新領域,探索新模式,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自貿港法律服務供給體系。
遲福林:走向高度開放的立法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的研究建議
遲福林院長在演講中表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要服務于打造全球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基本目標和更高起點統籌謀劃自由貿易港政策與制度體系的重大任務,充分發揮法治在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中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他指出,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基本目標是打造全球最高水平開放平臺,總體要求是賦予海南充分的經濟自主權,主要任務是推進與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制度創新,特別之舉是實行特殊的行政體制安排,當務之急是以“早期安排”取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早期收獲”。他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律體系建設是一個逐步完善、逐步探索的過程,相關立法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同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同時,要充分運用暫停實施、授權制定、專項立法等多種形式,加快探索相關制度創新,盡快形成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律體系。
吳士存院長在演講中分享了其赴阿聯酋迪拜、新加坡以及馬耳他就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進行專題調研的啟示。他表示,立法先行是自由貿易港的體制機制基礎,也是自由貿易港的“牛鼻子”,與國際規則銜接的法制化、便利化法律體制機制是吸引企業的重要部分。同時,以修法保證營商環境競爭力,也是誠信政府的不二選擇。吳士存院長還就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海南制度創新要避免碎片化,并建議合理配制立法資源,縮短立法周期,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進程。另外,海南要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權與自由貿易區立法權,制定海南版的公司法、破產法、合同法的實施條例。最后,吳士存院長強調要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容錯機制,并采取負面清單的方式加以界定,通過市場化方式分散風險,引入調解和仲裁等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構進入海南。
王崇敏教授結合近些年在自貿區(港)立法研究上的經驗分享其對海南自貿港立法的幾點思考。他認為,自貿港建設要從思想上大解放、行動上大改革。立法是自貿港建設的基石,應以破除體制弊端、激發市場活力、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為立法指導思想,同時把堅持黨的領導、推進全面改革開放、突出海南特色、借鑒積累的成果經驗為立法基本原則。王崇敏教授強調,在自貿港立法模式的選擇上,既要確保權威性,又要具有靈活性,應以全國人大的框架性立法為優先考量。他同時指出,自貿港法應以營商環境為抓手,既要科學配置行政資源、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負面案例研究;又要多舉措完善市場主體的待遇制度,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創新貿易監管模式、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2018中國營商環境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海南排名第21位,其中軟環境排名第26位;截至2018年底,海南省市場主體為75.45萬戶,不及深圳的1/4,不到廣州、成都的一半。為此,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福建省律師協會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于寧杰主持了以“自由貿易港與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的演講環節。海南仲裁委員會主任、海南國際仲裁院院長施文,全國律師協會涉外法律服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浩上海管理合伙人黃寧寧,普華永道中國創新城市發展綜合服務業務總監王灝分別以仲裁員、律師和會計師視角暢談自由貿易港建設過程中的仲裁、營商環境優化等話題。
施文院長在主題為“仲裁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講中重點介紹了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特點和優勢,以及海南自貿港對仲裁的需求和改革舉措。他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體現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糾紛公平高效解決。仲裁是國際公認的糾紛解決方式,在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其不單純是解決糾紛的手段和方式,而是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充分發揮仲裁的作用,是市場經濟現代化的標志,也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海南必將成為投資熱土,國內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跨國集團等將紛至沓來,各類涉外經濟糾紛必將大量增加,對仲裁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自貿區建設中可關注哪些法律服務領域?對此,黃寧寧律師在演講中表示,外商直接投資(FDI)業務一直是涉外法律服務的重要內容,《外商投資法》中確定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都是在自貿區試點起步。準入方面可關注建設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同時,保稅是自貿區的重要功能,應該圍繞這一功能展開國際貿易法律服務(包括海關法律服務)。金融創新是自貿區改革的重點,可關注開發境外機構的人民幣衍生產品業務、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業務等法律服務產品。自貿區FT賬戶的設立,及自貿區自由跨境投資概念,使自貿區成為境外投資特殊目的公司(SPV)設立的主要地區,基于此展開的境外直接投資(ODI)業務是律師業務應該關注的內容。另外,他還特別談到基于自貿區的爭議解決業務,其內容主要包括仲裁業務創新和新興的訴訟業務。最后,黃寧寧律師強調,海南自貿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區別于其他自貿區的地理優勢,可試行獨特的自貿區政策,并在立法和人才兩方面進行突破。
王灝總監在以《自貿港視角下的營商環境建設》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中國營商環境近年取得了巨大成效和突破,但納稅、獲得信貸等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還需著力解決,特別是在營商環境方面,海南在行政、投資、金融、貿易、稅負、海關監管、人員流動等領域相比世界頂級自貿港香港、新加坡等仍有不小的差距。他認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應以國際化、法治化為關鍵點實現跨越式發展,可從五個方面著力改善營商環境:一是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徹底轉變服務思想和理念,提高辦事人員專業能力。二是加快建立完備的海南自貿港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強化司法保障,做到司法公正和執行有力。三是培育連接政府和市場的中介機構與社會服務組織,建設“小政府、大社會”強化綜合性、集成式改革。四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細化風險管理制度層級,創新監管模式。五是創新突破配套發展環境,如爭取實行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加快服務業開放的實質性落地;完善產權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及配套實施細則等。
主題演講二:自由貿易港與完善法規體系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海口分別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和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和制度體系設計,要突出以貿易自由和投資自由為重點,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要建立以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以地方性法規和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為重要組成的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車捷的主持下,華東政法大學自貿區法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賀小勇,國浩海南管理合伙人王龍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融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經偉,國浩海南合伙人專磊在“自由貿易港與完善法規體系”主題下發表了精彩演講。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貿區(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濤,海航基礎設施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惟堯,國浩紐約管理合伙人、主任孫文杰,國浩成都合伙人李海嘉針對該主題進行了互動與交流,不僅高談闊論,更是深接地氣,精彩紛呈,亮點頻現。
賀小勇教授在“自由貿易港投資自由化的政策體系”的主題演講中清晰展示了自由貿易港在從貿易自由化轉變為投資自由化過程中的三大變化,詳細介紹了投資自由化的規則體系,并分享了關于投資自由化的思考。賀小勇教授認為,構建自由貿易港投資自由化的政策體系首先要完善基礎性外商投資規則,即形成準確完整的外商投資準入的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應是對外商投資國民待遇例外的清單,不能縮小范圍為股權限制與高管限制等例外的清單,這樣才能確保負面清單之外真正施行內外一致的管理模式。二是形成系統性的開放,在電信、保險、證券、科研、技術服務、教育等領域要系統開放,服務貿易網涉及面廣,僅僅單領域開放不能達到效果。比如仲裁機構的開放,若不解決仲裁裁決國籍的認定,開放效果可能不明顯。三是明確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同時完善實踐中出現的如虛假登記等問題。四是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推進“照后減證”,解決“準營”問題,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管理之間的關系。五是構建公平競爭的投資開放。比如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市場主體加強合規性等涉及新型的公平競爭議題。六是提供更為便利的爭議解決服務,建立商人友好型爭端解決機制。七是注重投資自由中的風險防范,特別是加強金融開放中跨境資金的異常流動監管、數據開放流動中的合規性監管等。
王龍奎律師分享了其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稅收法律制度創新的思考與構想,即形成對絕大多數商品實行零關稅,以低稅率的直接稅為主體稅種,輔之以發揮調節作用的小稅種,普惠為主、特惠為輔的稅收法律制度體系。他建議海南應大力簡并現行稅種,停征與海南自貿港發展定位不相適應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停征與海南自貿港發展定位不相適應的稅種,單純承擔籌集財政收入作用的小稅(費)種,以及隨著海南自貿港發展職能作用將顯著減弱的稅種。他表示,主體稅種的低稅率是一個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海南自貿港要對標世界最高開放水平,應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稅率,并采取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手段,引導自貿港產業發展、吸引資本、聚集人才。
如何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政策體系?陳經偉博士認為,一是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自由貿易帳戶體系、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金融市場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事項,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二是加強與港澳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加強與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戰略合作,打造成為國內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三是成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討建立大宗商品定價交易機制,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南指數”。四是試點混業經營,充分發揮海南地理位置相對獨立、經濟體量小的特點,在防范風險前提下,探索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五是金融監管創新,賦予海南金融區域性立法權限,探索監管沙盒機制,實行金融“準入前國民待遇”,對海南金融機構實施分級管理。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8年4月出臺的《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海南建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機構和國際爭端調解機構等多元糾紛解決機構;同時還提出海南自貿區、自由貿易港建設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自由貿易港與配套法律服務”主題演講環節,由杭州市律師協會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沈田豐主持;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云亮,國浩上海合伙人劉杰,國浩聯營機構施文律師行管理合伙人、香港太平紳士林新強發表了精彩演講。
閉幕總結
論壇從早上九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六點,大家意興正濃、意猶未盡。國浩海南管理合伙人、主任姜丹在論壇總結中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進程已按下“快進鍵”,在2020年來臨之際在海南海口舉辦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建設論壇可以說是恰逢其勢、正當其時。本次論壇匯聚了各方關于如何構建法治體系以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智慧成果,為海南自貿港法治體系建設目標和路徑的明確提供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還征集到了三十余篇國浩律師撰寫的相關主題的高質量論文,將陸續與大家分享。最后,她代表國浩海南向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宣布論壇圓滿落幕。
今天出席會議的還有海南省人大、省政法委、省紀委、省高院、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旅文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國資委、省委深改辦(自貿辦)、省消防救援總隊,海口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江東辦、市司法局、市稅務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海口海關,瓊海市、三亞市、陵水縣人民政府、司法局等相關領導;來自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南海研究院、海南省貿促會等專家學者;來自國家開發銀行海南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海口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海南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海南省農商行、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海南有限公司、南方電網海南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海口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海口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海航基礎設施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綠地集團、海南建信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雅居樂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來自人民網、新華社、海南廣播電視臺、法制日報等媒體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