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大約在冬季?
現代人習慣以氣溫變化劃分四季,這種方法來自近代學者張寶堃,他提出的“候平均氣溫法”,是按照天氣的平均氣溫劃分春夏秋冬四季,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等于或低于10攝氏度以下就算是入冬。
我們祖先的智慧似乎遠超近代人,他們不是僅僅按照氣溫這個單一指標判斷是否進入冬季,物候以及降雨量、光照、風速、濕度等要素也在其考量之中,更準確地講,他們抓住了時空的變化,尤其是地球與太陽的運動關系,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圈的軌跡,以15天為一段,將其劃分成24節,甚至以5天為一段,將其劃分成72候,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換言之,就是氣的二十四節和自然界萬物的七十二次“等候”。就二十四個節氣而言,冬季的6個節氣分別是:立冬太陽位于黃經225°,11月7-8日交節;小雪太陽位于黃經240°,11月22-23日交節;大雪太陽位于黃經255°,12月6-8日交節;冬至太陽位于黃經270°,12月21-23日交節;小寒太陽位于黃經285°,1月5-7日交節;大寒太陽位于黃經300°,1月20-21日交節。
就天氣的變化而言,“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春”就作為冬季的結束。當然,天氣意義上的冬天結束,并不表明地氣意義上的冬天也結束了,因為地氣比天氣晚45天,由此推算,春分才是地氣意義上冬季的結束,這就是為什么春季的“倒春寒”凍死“牛”的原因。
冬季為什么要養藏?
冬天季節,生氣閉蓄,萬物開始閉藏,養藏必無擾乎陽。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季天地萬物都在收藏,人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這才是“天人合一”的應天養命之道。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內經》對冬季養藏之道的這段精辟表述可謂入木三分,大意是說:冬天的三個月,謂之閉藏,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要使神志深藏于內,安靜自若,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東西,把它密藏起來一樣;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天就會發生痿厥之疾。
冬季養藏的關鍵是勿擾陽
一、五志不能驚恐
冬季腎在當令,驚恐會傷腎。何以見得?一個人被宣判為死刑或執行死刑之前,通常會驚恐得小便失禁,因為腎與膀胱相表里。冬季的家長千萬不要嚇唬孩子,因為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沒有那么深刻,成年人的一句玩笑,孩子可能信以為真,結果可能給孩子日后帶來某些終身疾病。當然,成年人的世界,通常也沒有“容易”二字,在精神調養上更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通俗講,要注意冬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于驚嚇自己,否則腎病、膀胱病、前列腺病、骨頭病、耳鳴、心梗腦梗等病癥都可能找上您。
二、五味偏辛辣而不宜咸
冬季腎在當令,而咸味走腎經,過食咸味易傷腎。何以見得?當一個人得了腎炎等腎病后,現代西醫都會建議病人少吃鹽。五味偏辛辣,根據五行“金生水”的原理,辛辣為金,腎為水,又根據中醫“培母”的養命方法,故五味偏辛辣可以養腎。
冬天因為寒冷,很多人喜歡吃熱氣騰騰的火鍋,特別是在溫暖的房子里,這就很容易形成肺燥,從而出現流鼻血的現象。為何肺燥就會流鼻血呢?《黃帝內經》認為“肺開竅于鼻”,就是說當肺臟出問題的時候通常會通過鼻子表現出來。明代外科大家陳實功(1555~1636年)的《外科正宗》說:“鼻中出血,乃肺經火旺,迫血妄行,而從鼻竅出。”意思是說,流鼻血的原因是肺中有火,迫使血液逆行,從鼻腔中流了出來。而肺火多是因燥而起,燥邪侵襲人體后多損傷津液,引起身體的“大火”。冬天陽氣內收,我們的飲食或居住環境又讓肺中有了燥熱,那鼻血自然就會流出來,所以冬天可以吃一些滋陰的食物。
三、生活方式不宜過于擾陽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于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就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現代人通常認為陰陽是一種“不科學或愚昧”的思想,其實陰陽理論不僅不愚昧,相反是揭示了宇宙天地的總規律,是一種大智慧。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變化就是息息相通的,這是生命的根本,生命的根本就是陰陽。在天地之間,四方上下之內,無論地之九州,還是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自然之氣相通。天之陰陽化生地之五行之氣,地之五行又上應天之三陰三陽。如果經常違背陰陽變化的規律,那么邪氣就會傷害人體。所以說陰陽是壽命的根本。
為了更好地理解上面的原文,給沒有中醫基礎的朋友做點陰陽五行理論的“科普”。這里的“六合”是指東南西北四方和上下,這里的“其生五”,“其”指天之陰陽,天之陰陽化生地之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這里的“其氣三”是指,地之五行又上應天之三陰三陽。稍有中醫經絡常識的人都知道,三陰三陽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其中太陽的“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陽氣的量是三份,《內經》稱其為三陽;陽明的“明”是什么意思呢,明,著也,顯著的意思,陽明,陽氣的量是多少呢,是兩份,它不如太陽陽氣的量大,但是它的陽氣也是充足的;少陽:少,小也,少年就是小孩,所以少陽陽氣的量最少,它是一陽。太陰的“太”也是大也,是指陰氣強大,它的陰氣的量是三陰,陰氣的量有三份,它是三陰;少陰:陰氣的量是二陰;厥陰的陰氣量是一陰。這里的少陽是一陽,這里的少陰怎么會是二陰,而不是一陰呢?實際上多和少是相對的。“少”和“厥”相比,厥就更少了,厥者,盡也,極也,是陰氣少到了極點,陰氣少到了盡頭。所以少陰和太陰相比,少陰的陰氣量不如太陰大;少陰與厥陰相比,厥陰是陰氣少到了極點,濃縮到精華的地步,所以厥陰就是一陰。
閉藏的反義詞是開泄,也就是說冬天應該把自己包裹的嚴實一些,不要露出您的膝蓋、您的肚臍、您的脖頸和關節,不要讓皮膚泄露于風寒之中,使已經收藏的陽氣向外散失。
在寒冷的冬季,不要過于擾陽,請大家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熱衷于跑步,甚至是跑馬拉松是不是過于擾陽?冬季頻繁地泡溫泉蒸桑拿,過于出汗開泄皮膚是不是過于擾陽?冬季夫妻生活過度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是不是過于擾陽呢?
2020庚子年即將終了,新冠疫情卻依然在全球肆虐,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生命無常”的內涵。《黃帝內經》的智慧開悟我們,在自己沒有被醫院“判決生病”之前,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像圣人一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而不是“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因為這樣“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