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實施兩周年之際,2023年6月10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和國浩律師事務所共同主辦,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和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第三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論壇”在海口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香港地區的代表共100余人圍繞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涉及的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圍繞全島封關運作推動更高水平法治建設。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星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原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甘藏春,海南省委依法治省辦公室副主任,海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王磊在開幕式發表致辭演講。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高校教授、學術研究機構研究員、資深律師等演講嘉賓重點圍繞“《立法法》與海南自貿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與法制體系建設”兩大議題開展深入研討,以進一步夯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法治之基。
開幕致辭
國浩律師事務所創始暨執行合伙人、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淳主持了開幕式。
劉星泰副主任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處于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時期,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將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八大任務,緊貼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加強立法,加快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體系,為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甘藏春副會長強調,《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是我國處理改革與法治關系的一次成功有效的探索,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又一重要的法治標志;《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頒布為中國立法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有益貢獻,為中國授權改革的法律模式提供了實施機制,使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成為我國地方性法規的新形式;要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全面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王磊廳長提出,下一步,依法治省辦將積極推動海南法治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一是主動服務大局,統籌推動各市縣、各部門制定培訓計劃,提高全省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二是聚焦封關運作,加快完善自由貿易港法規體系;三是深化依法行政,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四是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五是踐行法治為民,夯實法治社會建設的根基。
第一單元
《立法法》與海南自貿港建設
第一單元環節由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國浩上海合伙人黃寧寧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WTO研究中心主任史曉麗,海南省律師協會會長符瓊芬,國浩執行合伙人白敏、車捷,海南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省社科院副院長、省社科聯副主席熊安靜,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麗娜圍繞“《立法法》與海南自貿港建設”進行了深度交流。
史曉麗教授指出,此次《立法法》修訂,賦予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其他省份相比的超級特別立法權,也使海南肩負重大的特別使命,即打造新型經濟特區。海南要用足用好立法權,加強立法,充分挖掘國際經貿規則的相關條款,突出改革創新,把立法紅利轉化為法律制度紅利,尤其是制度創新紅利。
符瓊芬會長建議,加大《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和配套法規的宣傳力度;對法規的執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每兩年各級有立法權的人大進行檢查;立法機構和有權參與立法表決的機構要有更強的擔當精神、創新意識、法治意識,以確保立法的高質量;涉及到垂直管理的相關法規制定時,要在立法前、審議前充分溝通;配套法規建設中要特別加強涉僑的立法,并形成有利于吸引國內外投資的配套法規。
白敏律師建議,開展海南省2018-2022年立法規劃評估,系統梳理,承上啟下,為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編制打好基礎,使新的立法規劃適應自貿港建設的法治需求,同時強化過程性管理,開展立法規劃年度常態化評估工作。
“自貿港立法權既是機遇,也是使命,更是責任。制定好海南自貿港法規,能為自貿港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障。”車捷律師強調,海南自貿港立法,要有全局意識,考慮歷史使命與立法自信;要有長遠觀念,考慮區域聯動與多元發展;要有前瞻意識,考慮自身優勢與不足;要關注重點行業、產業的制度協同發展,打造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合作辦學打造人才培養體系。
熊安靜副院長提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三大機制:一是賦權機制,《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是中央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的劃分,是職權立法與授權立法的區分,具有五大特征和六大價值;二是運行機制,主要從指導思想和運行要求兩方面展開;三是行使機制,主要從立法體制機制、統籌過渡期和溝通機制三方面展開。
張麗娜教授提出,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治建設,一要對標國際規則、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完善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立法;二要改革知識產權管理模式;三要建立知識產權綜合執法新模式,建設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四要推動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五要壯大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第二單元
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與法制體系建設
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處于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達的主持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所所長郭文芹,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自貿金融發展處處長廖增梁,云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海南省調解協會會長、國浩海南管理合伙人、主任姜丹,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正君,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副秘書長、香港德鋪大律師事務所執業大律師黎逸軒就加快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獻計獻策。
郭文芹所長提出,海南需要在謀劃開展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的同時,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形成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的法治保障,一是服務于數字領域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法規體系;二是服務于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完善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三是服務于環境保護領域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形成海南自由貿易港低碳發展的法規體系。
廖增梁處長強調,第一,高適應立法是自貿港金融法治建設的基礎。重點領域要加快立法研究,特色金融領域要加快立法進程,同時以小切入口推進金融法治創新;第二,高水平的監管執法是自貿港金融法治建設的關鍵,要著力推進地方金融監管執法隊伍建設,提升金融監管協同效能,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探索寬容監管執法機制;第三,高質量司法是自貿港金融法治建設的保障,建議加快金融仲裁選擇方面檔案探索,加快金融法院建設。
針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中涉外人才工作法治體系建設,劉紅春副教授提出三點建議,一要消除立法方面的障礙,明晰外國人憲法權利主體地位及配套分類審查機制,加強涉外立法的系統協調性與可操作性;二要破解行政方面的障礙,建立外國人管理行政協調機制與信息共享機制,把握增強涉外法律服務實效性的突破口;三要化解司法方面的障礙,有序銜接適用國際條約,提升涉外司法的公信力。
姜丹主任從優化營商環境視角提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建設的建議。一是從宏觀視角全局統籌自貿港法治體系框架;二是對標法治體系分類標準,全面梳理自貿港相關法規,查漏補缺;三是強化自貿港集成性創新成果的轉化;四是參考國際自貿港建設經驗,探索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貿港的風險防控、爭議解決機制。
孫正君研究員指出,反走私工作作為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保障封關運作順利實施,保證安全底線的重要內容。他建議以理順管轄權限為抓手,明確反走私執法辦案責任;堅持小切口立法的同時,在立法法修訂后,適時提升立法層級,同時規定寬簡、原則;突出重點、預先研判,有效應對走私違法犯罪新情況;建設高效便捷的反走私綜合治理體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反走私工作力度;加強地區間協調,適時建議建設國家海關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合力。
黎逸軒律師提出,香港在以大家熟悉的國際規范作為監管依據的同時,配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修改。同時,香港不僅具備高度專業的律師隊伍與外籍律師團隊,并且注重在立法方面充分跟業界交流。
論壇最后還舉行了《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法律手冊》新書發布儀式。該書囊括了植物新品種權保護領域的最新理論、實踐成果、國內相關法律規則和判例,并編入國際通行的規則文本,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具有很強的實務參考價值。
本書由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牽頭組織,由植物新品種權保護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執業律師共同編寫,包括國浩律師事務所創始暨執行合伙人、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淳,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國浩海南兼職律師李鳳寧,貴州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國浩貴陽顧問劉云飛,中國種子協會法律服務團成員王海陽,國浩深圳合伙人程婷、史躍,國浩深圳律師程夢珂,國浩上海合伙人、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寧寧,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正君。
凝心聚力,法治引領;蓄勢待發,大有可為。此前,國浩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合作設立了“海南中改國浩自貿港法律研究中心”,并發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律法規匯編》等研究成果。本次論壇已是國浩律師事務所舉辦的第三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論壇,集聚了來自業內頂尖的專業力量,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礎。未來,國浩也將持續助力海南建設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相關閱讀
高水平開放的法治保障——第二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強化品種權利保護——海南自由貿易港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與發展論壇舉辦
法治引領 制度創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自貿春風勁 律師自奮楫——“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建設”論壇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