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不分專業,群眾關心盼望的,就是需要我們去研究思考的?!苯?,福州市人大代表、國浩福州黨支部書記、合伙人姚仲凱在接受《福州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心系民生,聚焦發展。福州“兩會”召開期間,姚仲凱律師作為福州律師界9名福州市人大代表之一,在福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認真履行職責,在立法建議方面提出了制定《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公民旁聽規定》的議案;在民生經濟方面提出了《將華僑農場列入鄉村文旅經濟規劃的建議》,建議將福州市3個華僑農場納入鄉村文旅規劃,完善農場基礎設施,挖掘歸僑故事、特色元素,推動農文旅融合,實現增加歸僑收入和促進文旅經濟發展的雙贏。
如何在本屆任期內履職,做一名心系民生、聚焦發展的律師代表?讓我們一起傾聽姚仲凱律師的履職心聲,了解他如何在法治道路上做一名“追光者”。本文已發布于“福州人大”微信公眾號“市人大代表履職風采”專欄。
2022年初開始正式運營的福州法務區名師工作室,市人大代表姚仲凱是入駐的8位名律師之一。作為連任代表,他將執行人大代表職務在作為踐行法治理想的大舞臺。他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如果法治是一道光,我愿意做一個終身的‘追光者’?!?/p>
致力法務“傳幫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姚仲凱早在福州法務區籌建之初就積極建言獻策。在法務區運營后,他覺察到海事商事領域及涉外涉港澳臺等方面的爭議糾紛日益增多,但在入駐法務區的單位中,相關領域的法務資源較為緊缺,尤其是缺乏優質高端的國際化法務人才資源。經過廣泛調研,姚仲凱代表領銜提出了關于作出加強福州法務區建設的決定的議案,建議對法務區在總體定位、方向規劃、建設重點上予以明晰,力爭將福州法務區建設成高端法務智庫和國際商事、海事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姚仲凱在廈門大學法學院進行法學學術交流
作為法務區的名師工作室成員之一,姚仲凱積極參與了法務人才的實訓與服務工作。其實在此之前,他就曾作為商事領域的領軍律師,面向高校法務青年人才開展了多場學術交流講座。福建工程學院法學院教授李敏說,在傳統的培養體系內,法務新人很難接觸到精英前輩,更遑論接受指導。而姚律師走進高校、親自“傳幫帶”,實現了專業能力和行業操守的傳承,很受高校師生歡迎。
姚仲凱赴烏山社區立法聯系點為居民宣講《民法典》
近些年,姚仲凱還擔任了我省民法典宣講團成員,進機關、下企業,結合豐富的學識和實操經驗為大家普及民法常識。他每年還以個人名義向母校廈門大學法學院捐資30萬~60萬元,助力培養高素質法學人才。
“能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推動法治的點滴進步,這是一位律師的至高榮譽?!币χ賱P說。
推動改善律師執業環境
律師依法執業,是推動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法治強市的重要平衡機制。2021年,姚仲凱擔任福州市律師協會參政議政與律師代表聯絡委員會主任,倡導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組織律師界人大代表開展了不下10場的座談走訪活動,就律師反映強烈、亟需解決的執業問題和法檢、司法部門和公安機關面對面零距離獻策,建立與市區兩級涉法單位的常態化聯席機制。
姚仲凱與鼓樓區檢察院座談
在一次次座談走訪后,倉山區法院積極回應代表的新期待,為律師依法執業打開了方便之門。如今,任意一位律師到倉山區法院立案,可以直接進入針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的綠色通道,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刑案律師張桂泰說,他時常要到市看守所會見當事人,每次都要參加“搶號大戰”,有時10天半個月也搶不到1個號。在姚代表牽頭的聯席機制“牽線搭橋”下,市看守所完善便民設施,對外開放更多會見室,并創新遠程會見模式?!艾F在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律師執業環境越來越好了?!睆埞鹛┱f。
數年前,律師查詢省內公民戶籍信息必須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程序繁瑣,耗時耗力。姚仲凱利用市人大代表和在省市律協任職的多重身份,在省公安廳、司法廳組織的座談會上多次建言,推動了《福建省律師查詢公民戶籍信息工作規范(試行)》的制定,為律師查詢公民戶籍信息“松綁”。如今,律師要查詢省內戶籍信息,可選擇就近任一派出所。今年6月,市公安局還在福州法務區服務中心,專門面向律師設立了查詢公民戶籍信息窗口。
福州法務區服務中心
眼下,姚仲凱正積極推動開通律師線上查詢戶籍通道,破解“查戶籍難”的問題,力爭從足不出市、足不出區(法務區),升級為足不出戶。
“跨界”發聲情注民生
八一七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曾經的南街卻少有人知曉,三坊七巷其中的楊橋巷,在歷次城市變遷中消失了,變成了交通繁忙的楊橋路,但街邊的路名牌上,那字跡分明的“曾用名南街、楊橋巷”,讓人在游走間不經意恍然大悟,“原來八一七路就是南街,怪不得有一條南后街!”每次路遇這樣的感嘆,姚仲凱都會會心一笑。曾經的古地名重見天日,正是他一紙建議推動的結果。
三坊七巷南后街
這樣的“跨界”發聲,源于姚仲凱對身邊事的仔細觀察。家住鼓樓區衣錦坊的他,平日喜歡探訪長街短巷,從地名、碑刻中了解歷史典故。南街在哪?楊橋巷今在何處?這樣的疑問也在尋訪中油然而生,繼而成為《關于恢復福州市歷史城區部分路、街、巷名稱的建議》的背景。“思兒亭、衣錦坊、楊橋巷、西峰里,這些老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從地名中可以窺見當時的社會背景乃至歷史典故?!币χ賱P說,“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重要的古地名進行恢復、規范,有助于重拾古城記憶,讓賡續不斷的文脈為古城增輝?!?/p>
他的建議得到了市民政局、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的熱情回應,讓“里坊制度活化石”的三坊七巷尋回了缺失的“文化拼圖”。
姚仲凱在市人代會審議中踴躍發言
姚仲凱說,雖然他的本職工作是律師,但作為人大代表,只要是群眾關心的問題,他都會運用法治思維和社會學背景,將街談巷議、世相百態化作履職的“養分”,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寫成一份份言之有物的建議。
翻開他當市人大代表以來提交的建議目錄,加大保健品市場管理力度、整治醫療美容亂象、落實非居民家庭垃圾分類投放、延長地鐵1號線運營時間、推進直飲水工程、開展機動車標識線設置、設立“家風日”……這些圍繞民生熱點展開的建議,透著濃濃的煙火氣,也展現著“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赤子之心。
*本文2022年12月15日發布于“福州人大”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