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國浩律師事務所 2022年第25期培訓由國浩南京辦公室、國浩天津辦公室和國浩律師學院聯合主辦,邀請經驗豐富的律師和教授專家,分別從律師和鑒定人視角出發,探討電子證據的收集、使用與應對。
國浩南京合伙人付鑫分享了《電子證據在律師實務中的使用》。講座介紹了電子證據將成為未來訴訟的主要證據形式,律師應當提前做好準備。電子證據最先運用于刑事偵查過程中,并于2021年被民訴法確定為一種法定證據形式,其應用場景廣泛,具有多樣性、脆弱性和無形性的特點;同時,講座結合案例,從電子證據取證、舉證、質證等方面闡述了電子證據實務問題。
南京匠師品司法鑒定所司法鑒定人黃步根教授分享了《司法鑒定及其質量控制》。講座從司法鑒定相關法規、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司法鑒定機構方面介紹了司法鑒定管理;另外,講座重點介紹了電子證據取證規范,包括國家標準/GB、公共安全行業標準-法庭科學標準/GA、及司法行政行業標準&司法鑒定技術規范/SF。
南京郵電大學數據安全合規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國梓教授分享了《電子數據收集提取中的若干問題》。首先,從調查場景、數據獲取、易失順序等方面介紹了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其次,介紹了電子數據收集規范,提取過程宜記錄的內容,以及如何表述收集提取結果;最后,從電子數據作為證據使用需符合的三性,即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探討電子數據審查。
國浩天津合伙人張永泉分享了《電子證據鑒定意見法庭攻防》。講座從電子證據鑒定化和鑒定意見證據化談起,分析了電子數據的特殊性,并重點從出庭、法庭審判及質證等方面闡述如何使用電子證據鑒定意見在法庭上進行攻防。
本次講座主持人為國浩南京合伙人徐棣楓,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博士生導師。擅長處理各類知識產權業務,以及民商事疑難案件,特別是專利、商業秘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的訴訟及爭議解決,以及企業并購中的知識產權風險評估、盡職調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和管理、專利挖掘和布局以及專利申請等非訴事務,代理的多件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被收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匯編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案例匯編中。
付鑫,國浩南京合伙人,現任全國律協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江蘇律協電子商務與信息網絡法律業務委員會、江蘇省互聯網協會法律服務工作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委員,并任江蘇省網絡安全協會法律專家等職務,入選江蘇省涉外律師人才庫,兼職調解員。付律師曾成功使用電子證據在重大民商事訴訟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美國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 付律師是IAPP(國際隱私專家協會)會員, 注冊信息隱私專業人員(CIPP/E)、注冊信息隱私管理人員(CIPM)。
黃步根,教授、南京匠師品司法鑒定所司法鑒定人,長期從事信息網絡安全、電子數據取證等教學、科研工作,多次參與并為省內外電子數據取證案件提供技術支持、出具專家意見。在《信息網絡安全》《中國司法鑒定》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
孫國梓,博士、教授、南京郵電大學數據安全合規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南京市司法鑒定協會理事,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取證專業委員會、江蘇省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法學會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產品質量鑒定專家,電子數據鑒定司法鑒定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塊鏈存證、電子數據取證、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
張永泉,國浩天津合伙人,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士,天津市律協醫療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張永泉從事律師行業前曾就職于天津市某人民檢察院,歷任執行檢察官、公訴人、司法鑒定人等職務。張永泉律師主要業務領域為醫療安全、刑事辯護與合規、司法鑒定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張永泉律師是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天津市紅十字會、丁香園醫學平臺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