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碩果累,蓬勃青春正飛揚。9月13日,2020國浩新人訓練營結業典禮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五百余名國浩新人相聚“云端”,分享匯報五周學習“戰果”,共感同氣連枝,共盼再會有時。國浩律師學院負責人王志平主持了此次活動。
循循善導 金玉良言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結業典禮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馮帆,福建省律師協會會長于寧杰,山東省律師協會會長王民生三位國浩大咖,結合自身多年執業經驗,向國浩新人循循善導,授以金玉良言,助其未來一帆風順、大展鴻圖。
“做好律師本職工作,一切都有所可能”,從15年前最年輕的南昌市政協常委到如今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馮帆律師向國浩新人分享了其中歷程與履職心得,并表示律師本職工作與踐行社會責任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正是因為律師工作的出色表現,馮帆律師在收獲客戶信賴的同時,也被推薦擔任政協常委、人大代表,從而獲得更多學習機會,接觸到前沿審判動態、前瞻性立法安排等,幫助她對法律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提升了律師職業能力。“在腳踏實地的同時,更要仰望星空”,她對國浩新人寄以厚望,希望大家熱愛律師職業,把握律師職業觸及社會各個群體的特別屬性,心懷法治夢想,擔當起應有的國家法治建設責任,“每天進步一點點,個體、環境、法治都將有光明未來。”
國浩對于國浩新人而言意味著什么?于寧杰律師將其拆解為“國浩”“律師”“事務所”三個關鍵詞,娓娓道來。他介紹了國浩的歷史沿革與目標定位,期望新人們在國浩這個大平臺中體會到歸屬感的同時,能積極為自身、為國浩再添榮譽。于寧杰律師認為,律師應是君子與學者的結合,“讀萬卷書”當“行萬里路”,真正做到提供“彰顯人文關懷的法律服務”,而非止步于機械的法律知識。“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面對執業過程中的困難,國浩新人要堅持職業精神與底線,擁有職業理想,激勵自己成為更優秀、更有責任感的律師。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夠在事務所“團隊作戰”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厚積薄發,行穩致遠。
王民生律師通過37年的執業經驗,與國浩新人分享了他眼中青年律師需要具備的五點基本品格:誠信是執業基礎,達到目的要有理、有據、合法;謙虛是進步之階梯,“勿為有得而張狂,勿為有失而沮喪”;勤奮是成才之道;認真仔細是成功之母;善于在項目結束后總結得失、并主動表達建議,是事半功倍得以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他還建議青年律師應著重提升發現市場商機、開拓案源的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務研究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全方位立體觀察分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寄語國浩新人,應懷揣為國家法治建設貢獻力量的法律理想,在這個重視青年律師發展的國浩平臺上,努力拼搏成為擁有大格局、大學問的卓越律師。
“錦囊”佳制 誨人不倦
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首席執行合伙人呂紅兵每年都會給國浩新人帶來“新律師錦囊”,這里面不僅內含他對國浩新人的殷切希望與執業要求,更飽含著他身為前輩所給予的諄諄教導與肺腑之言,以幫助大家厘清與職業、與國浩、與合伙人、與同事、與客戶、與金錢、與讀書、與寫作、與家人以及與自己間的十大關系,激勵大家在“新時代”的道路上不負韶華、篤定前行。希望大家在此基礎上主動交流研究、汲取前人經驗、潛心修煉積累,“盡小者大,積微者著”;要熱愛享受這份工作,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把握匠人精神的“守”“破”“離”,堅持學習善始善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腳踏實地逐步完成就業—擇業—志業的階段轉變提升,勇敢追求理想。他希望國浩新人能夠傳承、傳遞、傳揚國浩“創始人”張涌濤律師“勇者不懼”、國浩“引領者”于寧會長“仁者不憂”、國浩“老黃牛”賈勇院長“知者不惑”的精神與文化,在國浩這個大平臺、大舞臺、大家園中茁壯成長,勇往無前!
初心不渝 接力傳承
初心,奮發有為。為傳承國浩于寧主席的精神、風范和品質,體現國浩對青年律師的濃濃關懷和殷殷希望,結業典禮中特別設置了第四屆“國浩于寧優秀青年律師基金”頒獎儀式,并邀請呂紅兵律師為獲獎者頒獎。國浩上海律師耿晨作為獲獎代表領獎,國浩深圳合伙人程婷、國浩成都律師陳霞、國浩南京合伙人付鑫、國浩濟南律師蔡世超作為獲獎者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國浩新人們分享了青年律師的成長經驗。
“如何做好團隊里的新人?”耿晨律師認為首先要培養溝通能力,她建議國浩新人可以在工作時先將同事視作客戶,斟酌每一次的回復措辭,考慮對方需要的真正反饋,進而決定呈現工作成果的方式,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完成團隊工作,也為日后與客戶的良好溝通奠定基礎。其次,新律師在承擔瑣碎工作時,不應太在意法律能力無法發揮,而應以盡善盡美地呈現工作結果為重,為日后復雜工作的處理扎實根基。她真摯希望新律師們能在思維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挑戰、提升自己。
程婷律師總結了三點執業感悟送給大家,一是要不斷學習,除了更新法律知識外,更應要學習與業務相關的行業知識,以應對市場變化發展;二是要加強訓練,充分利用時間多做項目積累經驗,在相同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情就是成長的體現;三是要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日積月累敏感度就會愈來愈強。
陳霞律師回顧了她在國浩經歷的許多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和成長歷程,對國浩新人們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注意職業形象,“良好的職業禮儀代表著專業性”,她以自身經歷的小故事為例,強調了職業著裝樹立形象、向客戶傳遞訊息的重要性;二是提供法律服務時不止于風險提示,更要為客戶解決問題,找尋合法、合規實現預期效果的方式,在此過程中能不斷增強和客戶的聯系感和信任感,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自身韌性,以面對各類需求不一致的客戶。
付鑫律師分享了從執業之初至今的法寶——“專業”和“做人”。他認為“專業”是幫助客戶實現目標,維護客戶利益的重要武器,而“做人”是取得案源贏得信任的重要工具。他表示,律師只有在執業前期堅持持續學習,不斷積累豐富工作經驗、可遷移技能等“燃料”,才能在中后期“爆發”。他希望國浩新人能夠真正成為時間的朋友,用時間來投資自身,用時間構建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辦案忌眼高手低,要堅定信念打好基本功”,蔡世超律師分享道,“要緊跟團隊不斷學習,積極主動承接工作任務,體現自身價值。”他還建議新律師學會利用國浩平臺與資源,多看多聽多學,并鼓勵大家勇敢展示自我,多嘗試新業務,不要擔心犯錯,在嘗試的過程中更深入認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矢志彌堅 后浪蓄勢
作為此次訓練營的主角,國浩新人在國浩這個大舞臺上備受矚目,來自國浩26個辦公室的新人代表輪番在“云端”閃亮登場,分享所悟、所獲、所思,其中有初出茅廬的畢業新生,也有再度起航的跨行業工作者。他們紛紛表示,此次訓練營給予了他們全面提升專業能力、進一步了解律師職業、更好地融入國浩大家庭的機會,并向授課老師前輩們致以由衷的感謝。“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大家在發言中都朝氣勃勃地展望未來,言語間流露出的有對律師職業的熱愛、對優秀前輩的向往、對法律夢想的追求、對自身成長的要求等等。
國浩昆明的梁燕因在銀行工作時與優秀律師的接觸而心生向往,懷著對法律熱愛的心,勇敢選擇轉戰律師行業,重溫初入職場的興奮與熱情,“四十而已,保持本心不偏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是她對自己的寄語。
國浩重慶的李一果分享了對工作、生活態度的感悟,他認為作為新人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要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來,“浪高34米,海深9074米,只有最上面的海水才能稱之為浪。我們每個新人都是一滴平凡的海水,我們要沉到大海里去,等有一天足夠強大凝聚起來就是一股引領時代的后浪。”
國浩濟南的趙學良向在疫情期間作出無私奉獻的國浩律師以及援藏志愿律師表達了深深的敬意,“律師不是純粹的商人,律師也不是純粹的學者,我們創造價值,承擔責任。”他號召新人們以前輩們為榜樣,精研專業,心懷天下。
國浩上海的海嘯分享了身為青年律師的成長感悟。“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行百里者半九十,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在面對壓力與困難時,要勇往無前、勇于挑戰,亦應當把握時代脈搏,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時代相結合起來,投入到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讓我們大家一起,同舟共濟,乘風破浪,直掛云帆濟滄海。”
攜手相將 收獲頗豐
從8月初開營團建至今,國浩新人一路相伴同行,在破冰活動中熟悉彼此,在國浩大咖授課中精研專業,在讀書會中開拓視野。國浩律師學院精心制作的一則視頻,回顧了本次訓練營專業培訓課程的精彩內容,20位國浩境內多個辦公室的合伙人傾囊相授了知識產權、私募基金、并購重組、IPO、稅務、涉外法律服務、婚姻家庭、民刑訴訟及仲裁等多個領域的理論知識,以及訴訟可視化、思維訓練、法律檢索、盡職調查、備忘錄的制作、合同的起草和審閱等律師實務經驗,全方位提升了國浩新人專業能力與法律思維,課時累計超40小時。
“你們有幸遇見國浩,但國浩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愿國浩新人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攜結營之收獲,納前輩之良言,采眾人之所長,擔社會之重擔,博未來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