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聞
【01】確定2021年為“外貿創新發展年”,實施優進優出、貿易產業融合、貿易暢通等三大計劃;落實好新版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措施;落實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政策措施;推動RCEP、中歐投資協定落地生效……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了2021年的穩外貿穩外資系列工作重點。具體來看,重點將從五方面持續發力。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介紹,一是在市場準入方面持續擴大;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持續加強;三是在平臺建設方面持續提升;四是在投資促進和保護方面持續加力;五是在投資環境優化方面持續推進。經濟參考報 2021-2-5
【02】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2020—2021年度數字經濟形勢分析》。報告認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實現逆勢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增長注入重要動力。從具體實踐來看,數字經濟的活力表現在諸多方面:數字基礎設施高速泛在化,天地空一體化網絡融合發展;數據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數據開發利用水平不斷加深;數字產業化保持快速增長,疫情推動在線服務加速普及;產業數字化發展全面提速,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政府發展向縱深推進,政府數字化領導力日益提升;數字治理規則側重規范化,部分領域已達成全球性共識;國際合作聯盟化趨勢凸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王俊嶺/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2-5
【03】中國—巴基斯坦農業與產業合作信息平臺日前正式啟動。該平臺將收集、整理和發布來自中巴兩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工商企業的產業合作信息,展示農業合作相關成果,組織開展商業論壇、研討會和項目對接會等活動,為兩國企業搭建溝通渠道,促進中巴農業與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說:“中國在農業和產業發展領域的成功經驗與先進技術,值得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學習。農業進步與產業化發展相輔相成,這一信息平臺的成立將有助于加強兩國企業在農業和產業合作領域的協調,開啟兩國互利合作新篇章。”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表示,中巴雙方將聚焦農業和產業合作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通過這一信息平臺催生更多合作成果,實現互惠共贏。丁雪真/人民日報 2021-2-5
政策法規
【04】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近日聯合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目錄》在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鼓勵類產業的基礎上新增14大類、143個細分行業,可享受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目錄》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內容將根據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需要進行動態調整。14個大類行業包括:制造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曹文軒/人民日報 2021-2-5
項目資訊
【05】近日,進出口銀行融資支持的孟加拉帕亞拉2×660MW燃煤電站項目(以下簡稱帕亞拉項目)成功投入商業運營。帕亞拉項目由中孟企業共同開發、投資與建設,是孟加拉國迄今為止裝機容量最大的電力項目,項目配備脫硫系統、粉塵處理系統,實時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進行監測、嚴格控制粉塵排放,符合當地環保要求。該項目的商業運營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孟加拉國當地電力緊缺的狀況,還能大幅改善電源結構,為當地提供高效、清潔、可持續的電力能源供應。這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沿線重點項目,帕亞拉項目的順利實施有利于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對今后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中國一帶一路網 2021-2-5
【06】日前,“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項目開工暨“絲路之友”兩所學校教學樓移交儀式在柬埔寨茶膠省巴提縣舉行。據了解,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項目位于首都金邊以南60公里的茶膠省巴提縣達弄村,該村共有125戶、556人。項目為期3年,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幫助建設鄉村道路,為村民提供清潔飲用水,改善教育和醫療條件,發展養殖、畜牧業等民生項目,開展技能培訓,改善村莊公共環境等。兩棟教學樓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出資50萬美元援建,分別位于茶膠省巴提縣昂坎拿小學和伯雷楚薩縣索安洞克坡高中。趙益普/人民日報 2021-2-5
地方動態
【07】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77.9億美元,增長18.3%,占全國對外投資比重上升到16.2%;對重點行業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對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1.9%、9.6%和18.1%。“十三五”時期,我國商務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從數量看,規模不斷擴大,表現為消費市場大國地位彰顯、貿易大國地位更加穩固等;從質量看,結構更加優化,表現為消費升級步伐加快、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雙向投資質量顯著提高、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能力提升等;從重點工作看,實施成效顯著,表現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三屆進博會成功舉辦、商務扶貧取得積極成效、自貿區建設取得新突破等。羅珊珊/人民日報 2021-2-5
【08】2020年,陜西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和開放高地優勢,以制度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形成一系列系統集成性強、含金量高的創新成果,全年共形成106個制度創新案例,其中有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成立三年多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聚焦差別化改革探索,累計形成創新案例463個,其中21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53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陜西對外開放力度持續提升。崔春華/陜西日報 2021-2-5
【09】1月28日,重慶市開放暨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明確了“十四五”開放與商務工作發展目標: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左右,實際利用外資每年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到2025年,重慶力爭基本建成內陸開放高地和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重慶開放與商務工作重點:啟動RCEP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推動永川綜保區盡早獲批。重慶會展經濟也要做大做強。繼續辦好智博會、西洽會、世界設計大會等重點會展活動。同時,引進培育國際知名展會、會議、賽事、演藝活動,積極發展線上會展,打造悅來國際會展城。重慶日報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