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迪新聞
藍迪國際智庫代表團赴漢能集團調研
7月12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軍民融合辦、國家發改委等共同組成的調研組赴漢能集團北京總部進行實地調研,漢能集團董事長李河君、常務副總裁梁洪濤、漢能資本管理公司執行總經理賴成棣、投資總監梁婷婷、總裁助理孫蕾陪同此次調研。
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30年,漢能只做了一件事,致力于“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薄膜太陽能是移動能源的重要表現形式,移動能源是能源領域的大規模變革,它顛覆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系列,甚至于一個行業。
梁洪濤常務副總裁向趙白鴿主任對公司產業、發展歷程及主營產品進行了詳細介紹,目前,漢能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Fraunhofer ISE)認證的最高轉換率達到22.9%,砷化鎵(GaAs)組件以單結電池29.1%的轉換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紀錄。薄膜發電技術具有柔性可彎曲、質量輕、弱光性好、顏色可調、形狀可塑等優勢, 可廣泛應用于發電綠色科技建筑、戶用發電、農業應用、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特種產品及商用無人機等領域。
座談會中,趙白鴿主任指出,當今時代,能源地緣政治的重心不在于資源的多寡,而是由核心技術的優勢地位決定的,先進和創新技術的保持將決定能源主導權的走向。薄膜太陽能是未來太陽能技術及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漢能抓住了全球能源轉型與低碳發展的契機,專注薄膜太陽能領域,在薄膜發電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奠定了薄膜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基礎,成為能源產業格局的新力量。希望漢能多維度助力傳統行業、現代生活和為城市發展賦能,打造全方位的移動能源生態圈,“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
上午11點左右,梁洪濤常務副總裁帶領趙白鴿主任一行參觀了發電綠色科技建筑—漢能BIPV,該項目展示了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對建筑材料帶來的變革,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趨勢下進一步傳遞漢能“建筑造能”的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與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就共建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會談
為落實好汪洋主席關于“建立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探索實踐政協應用型智庫建設,做好政協民族宗教工作,提高政協履職工作水平、擴大人民政協的影響,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更好地為國家發展大局服務,7月12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與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舉行座談交流會,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分黨組副書記楊小波,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民委原副主任羅黎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竇文,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巡視員趙麗,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副巡視員宋江悅,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宗教處處長宿正伯,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民族處副處長孫冬冬,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綜合處副處長何仲及中國社會科學院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代表出席了座談會,雙方就共建應用型智庫,進行了務實溝通與深入交流。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分黨組副書記楊小波主持了座談交流會。
楊小波副書記代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對趙白鴿主任一行蒞臨座談表示感謝,并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組織構成、少數民族界、宗教界以及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做了詳細介紹。楊小波副書記表示,“一帶一路”是一條開放合作之路,也是一條交流互鑒之路。“一帶一路”為不同宗教文化之間交流共同發展創造了新平臺,促進不同宗教文化間的了解與合作。宗教文化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為世界和諧發展和各民族友好交往創造有利條件,并促進不同宗教文化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發展”,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至關重要,宗教文化則是民心相通影響的重要因素。建設政協應用型智庫應結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的優勢,為解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和周邊國家宗教問題提供治本之策。由此,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建設政協應用型智庫工作,一、結合雙方的國內外知名學者,發揮智庫的專業優勢,針對“一帶一路”建設中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問題向國家諫言獻策。二、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合作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營造良好環境。三、發揮應用型智庫作用,突出“應用”和實踐,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宗教問題的調查研究,為做好國內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參考。
趙白鴿主任表示,建設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是推動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自成立以來,在王偉光理事長及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倡議在優化全球治理體系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其中的戰略性、全局性、趨勢性問題,提供專業研究成果和建議,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將依托高端智庫平臺優勢,組織一支擁有深具政策研究力的國際化人才團隊,與政協民宗委積極共建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
“一帶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載體, “一帶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家,以及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區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國誕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也發源于此并流傳至世界各個角落。“一帶一路”以經貿合作帶動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促進經貿合作,必將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與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共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攜手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具有深遠意義。
羅黎明副主任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目標,又是貫穿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核心動力。作為“一帶一路”上重要的社會實體,各大宗教都將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之中。宗教文化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積極影響,應該成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內容。因此,深入挖掘各宗教的文件思想、探索各宗教的人溝通對話機制,在新時代創造性地運用各宗教的文化思想融合,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是“一帶一路”宗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匯聚磅礴的宗教力量和文化力量并且深入細致的研究,才能使宗教文化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
宗性副會長表示,在“一帶一路”發展的新形勢下,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宗教溝通能力,構建不同層級的宗教話語體系,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在要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不同層面的多邊宗教對話對于促進“一帶一路”的建設,通過跨宗教的溝通與交流抑制其消極因素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社會增進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為民心相通奠定更為堅實的人文基礎。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代表現場做了互動交流,并形成了會議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與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達成共建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合作協議,共同秉承“務實、高效”的精神,著眼于“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研究,以“國際調研、國別報告、合作交流”為抓手,聚焦“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倡議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簡訊
【01】世界銀行、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等組織近期先后發布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報告。幾份報告均肯定該倡議為地區和世界做出的貢獻,并為該倡議的有效落實提出建議。日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合辦《為“一帶一路”倡議導航》中文版報告發布與研討會。報告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和重要意義,并提出12條政策建議。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滿足亞洲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遠超多邊開發銀行、國際發展援助所能提供的幫助?!耙粠б宦贰背h規模宏大,能夠為項目所在國帶來巨大收益。中國新聞網 2019-7-15
【02】盧森堡財政大臣皮埃爾·格拉梅尼亞在日前閉幕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年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盧森堡積極看待今年同中國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并期待在此框架下開展更多合作。他表示,剛剛閉幕的亞投行盧森堡年會十分成功,并對亞投行將利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發行歐元中期票據的決定表示歡迎。他同時認為,亞投行憑借其治理和標準正在歐洲獲得越來越多的贊許。今年3月,中國和盧森堡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談及作為歐洲國家為何選擇簽署這一文件,格拉梅尼亞表示,盧森堡同中國有著非常好的關系,貿易合作良好,發展平穩;在該國支柱產業金融領域,目前有7家中國大型銀行在盧森堡開業。在投資基金領域,盧森堡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資本來源國。中國新聞網 2019-7-15
【03】伴隨中意“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推進,兩國務實合作的蛋糕不僅變得越來越大,合作的前景也會變得越來越寬廣——這是在日前舉行的首次中意財長對話中,中意雙方形成的共識。日前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與意大利財長特里亞在意大利米蘭共同主持召開首次中意財長對話。雙方就世界宏觀經濟形勢與全球經濟治理,中意戰略合作、金融合作與金融監管以及財金政策交流與合作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雙方重申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積極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通過融資合作支持“一帶一路”和第三方市場項目建設,并將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與金融監管合作,鼓勵各自金融機構在對方市場興業展業。陳曉晨/光明日報 2019-7-16
【04】7月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以“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為主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東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山東表示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參與指數去年達到全國前三位。山東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個重要節點,尤其是海上的重要起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山東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參與指數去年已經達到全國前三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建設老百姓最需要、最急需的工程項目非常多。山東省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是全方位的,比如老百姓關心的醫養健康、現代農業等。山東裝備制造業是強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裝備制造生產已經或者正在建設一批項目。大眾網 2019-7-16
【05】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最新部署,最近一個月,江蘇省以“1+7”形式,在省級層面和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徐州、連云港等7個設區市聯動發布新舉措、解讀新政策,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江蘇省已形成“1+5+1”政策文件框架體系,包括:1份指導性文件,即去年底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5個專項行動方案,即5月江蘇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五大計劃”專項行動方案》;1個年度工作要點,即5月印發的《江蘇省2019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點》?!?+5+1”政策文件明確各地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定位和方向,支持南京建成重要樞紐城市、蘇錫常建成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城市、南通建成重要出海門戶、徐州建成重要節點城市、連云港建成戰略支點,其他地方建成特色合作基地,突出重點、創出特色。新華日報 2019-7-16
【06】“‘一帶一路’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雖然性質和范疇不同,但有很多共通之處,有望形成合力。”7月16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第三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如是說。第三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與會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了探討。彭森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互聯互通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有助于消除貧困,滿足教育、醫療、平等、就業等社會需求。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強調“促進環境高標準,同時統籌好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致力于環境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耙粠б宦贰背h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助于消除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貿易投資的瓶頸,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并為后全球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央廣網 2019-7-17
【07】7月16日,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負責人談2019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2019年1-6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58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4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6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63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2019年1-6月,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76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新簽合同額7182.2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5.6%;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3.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6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8萬人。中國一帶一路網 2019-7-17
【08】2018年,俄遠東聯邦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44.7億美元(含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外貝加爾邊疆區11-12月數據),比2017年增長20.9%,增幅較全俄水平(增長17.6%)高3.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81.9億美元,增長26.7%,進口62.9億美元,增長0.1%。貿易順差219億美元,增長37.2%。2018年,中國與俄遠東聯邦區貿易總額97.7億美元,占遠東外貿總額的28.4%,同比增長25.9%。其中,中國自遠東進口64.2億美元,占遠東出口總額的22.8%,同比增長26.3%;中國向遠東出口33.6億美元,占遠東進口總額的53.5%,同比增長25.1。商務部網站 2019-7-18
【09】中國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傳統友誼深厚,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今年是中馬建交45周年,值此之際,7月29日,“一帶一路”中馬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29日上午,將舉辦“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前外文局局長周明偉、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王建民、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馬來西亞對華特使,馬來西亞——中國商務理事會主席陳國偉、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胡正躍、馬中友好協會會長,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主席馬吉德、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將出席并發言,總結中馬兩國合作經驗,并提出未來合作的預期與發展方向。環球網 2019-7-18
【10】7月19日上午,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馬洪濤在回答記者提問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農業農村部與有關單位、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一道,不斷地創新方式、拓展領域,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發展。基本完成“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機制的設計。發布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制定了支持農業對外合作的意見和系列規劃,與8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農漁業合作的文件,凝聚了農業合作的共識。馬洪濤指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的農業合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包括農產品貿易得到了進一步增長,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額超過了770億美元,較之于五年前增長了17.8%。農業投資合作領域也得到了大幅拓展,我國在“一帶一路”參與國開展農業投資合作的項目已經超過了650個,投資存量達到94.4億美元,較五年前增長了70%,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糧食、經作、畜牧、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服務了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央視網 201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