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三十名來自國浩不同辦公室的管理合伙人及黨組織負責人從21個不同城市出發,前往英國參加了為期五天的第三期“國浩-劍橋大學律所領導力訓練營項目”。該項目課程根據國浩的業務發展需求,融合了劍橋大學領先的學術理論及其合作伙伴多年的寶貴實踐經驗,并以緊密結合案例的分析以及啟發學員討論的教學方式授課,專門為國浩學員們精心打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且看本期國浩學員們從“啟蒙之所和智慧之源”的英國劍橋帶來了怎樣的收獲吧!
世上所有的風景
都有缺憾
只等你
添上完美的一筆 [注1]
在集團執委會的精心安排和國浩律師學院組織下,來自國浩各地辦公室的三十位合伙人,陸續來到了倫敦、來到了心儀已久的劍橋大學,開啟了第三期“國浩-劍橋大學律所領導力訓練營項目”之旅。
與第一、二期培訓不同的是,我們這一期學員,除了有國浩不同辦公室的管理合伙人,還有約十位黨組織書記。參加本期培訓的全體黨員組成臨時黨支部,并由國浩海南管理合伙人、主任姜丹擔任書記,國浩馬德里管理合伙人馮轅擔任班長以及班委,組成第三期培訓堅強的領導班子。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在這人間美好四月天的日子,我們在這學習取經的路上,將如何添上那完美的一筆?
初識劍河
到達劍橋第一天,坐游船暢游在貫穿于劍橋的河面上,初識劍河。
River Cam,劍河,又譯為康河;自然地,劍橋,也就被稱之為康橋。
我們一邊游覽觀賞劍河,一邊說起了徐志摩寫給林徽因《再別康橋》中的浪漫詩句。
我們問起在劍橋生活了十多年的撐船人,是否知道這首著名的愛情詩。可這時候這位尼泊爾小伙,卻是一臉茫然。我們詮釋吟誦后,他感嘆道:想不到劍河上還有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和一番浪漫故事。
泛舟在靜水流淌的劍河上,穿行在各大學院的古老建筑間,行走在散發花木氣息的草坪上,慢慢感受劍橋的美。迎面來到的是一座誤傳為牛頓所建造的數學橋。實際上,當初這木質的數學橋,在1749年由威廉?埃斯里奇設計、詹姆斯?埃塞克斯建造,陪伴著劍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筑——紅磚壘砌的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官邸,走過了250多個春秋。
貫穿劍河上的除了數學橋,還有三一橋、卡萊爾橋、麥格達倫橋等很多座橋,其中數嘆息橋的名氣最大。曾有人懷疑嘆息橋是否系威尼斯嘆息橋的翻版,得到的回答則是完全不同。據說在1963和1968年,圣約翰學生們欣賞的并非橋的優美,而是橋的堅固,竟然用這座橋來懸掛小轎車,僅讓車輪觸及水面。
據說,維多利亞女王當年參觀這座嘆息橋時,曾贊嘆不已:“這么秀麗!這么別致!”
橋南面的是圣約翰學院的廚房橋。4月29日傍晚,我們穿過廚房橋,在威廉·華茲華斯曾經的住所圣約翰學院,參加了盛大的歡迎宴會。理查德?威爾森勛爵在歡迎晚宴上的精彩演講,讓我們領會到了“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樸素生活、高尚思考)的劍橋精神。
值得一提的還有我們住處旁的大草坪,因為我們在這里的酒吧觀看了一場歐冠半決賽。攝政街后面的這片草坪,據說就是現代足球規則的誕生地。
問道嘉治
如果說歷久彌新、建于1130年的圣墓教堂代表著劍橋的歷史,那么在本世紀誕生的吞噬生命每一分鐘的圣體鐘,則代表著劍橋的科技前沿。這里,時間刷新著劍橋的歷史。
用國浩創始暨執行合伙人李淳律師的話來說:“劍橋時間,是我們等待靈魂且與靈魂同步的時間,是我們思考戰略并將戰略實施的時間,是我們充實價值并將價值提升的時間,是我們樹立責任并將責任踐行的時間。”
我們的課程在劍橋僅有的以“School”命名的兩個之一的Judge Business School(嘉治商學院)內進行。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李淳律師訓導的意義。
問道嘉治,引出了我們對國浩“一體化”發展的新思考。
問道之一:涉及“College”與“School”,也許與領導力培訓無涉,但可能起到了某種鋪墊。
我們集體走訪的第一個學院是Emmanuel College(伊曼紐爾學院)。在聽取有關劍橋大學的介紹之后,我們提出了第一問:劍橋大學本身沒有院墻,與劍橋鎮大體上融為一體。而學院卻有城有墻,能夠集學生宿舍、學生食堂,有時也可教學、禮拜堂祈禱四大功能于一身。這樣的“College”,究竟是什么樣的存在?它沒有專業之區分,還是我們國內通常理解的某某專業的學院嗎?但在劍橋大學,就是這樣的“College”,存在了八百多年:Emmanuel College, Christ’ College, Trinity College, Conville &Caius College, King’s College, Queens’ College, Darwin College等三十座,而“School”卻僅僅有法學院和商學院兩家……
在開班第一課上,學術課程主任蓋伊?勒溫史密斯院士對于“School”、“Faculty”以及“College”的詮釋,解開了我們的心頭之謎。[注2]
問道之二:將“一體化事務所”發展(“One Firm” firm)提作主要議題,包括戰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員工(Staff)、技能(Skill)、風格(Style)和共同價值觀(Share Value)七“S”要素。
在劍橋嘉治商學院,連續四天,每天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除了課程主任蓋伊?勒溫史密斯院士的授課覆蓋了全程,授課老師還有卡摩爾?穆尼爾博士、馬克?史密斯顧問、菲利普?斯泰爾斯博士、本?哈代博士、尹一丁博士以及托馬斯?如雷博士等老師。老師們詳解并讓學員理解了關于領導力以及“一體化事務所”發展之7個“S”要素等重要觀念。師生有講解、有問答、有感悟;有案例、有分析、有交流……國浩三十位合伙人,在討論的同時也沉入了深深的思考。
問道之三:比薩斜塔的游戲,讓國浩合伙人從課堂游戲中感悟到領導力與團隊合作應當如何達成默契。
如果說前面的老師講課各個精彩,那么,4月30日下午菲利普?斯泰爾斯博士所講授的《領導力》、《創建和維持高績效團隊》的兩堂課,更為引人入勝,尤其表現在搭建樂高積木“The Tower Game”上,讓大家在玩的同時感悟什么是領導力,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團隊合作。
當然,游戲終究有結局,學員中有一組獲得了成功;其他組,有的功敗垂成,有的則不知所從。獲得成功固然可喜可賀,而失敗更能給人啟迪。游戲之后對于失敗可以吸取的教訓之討論,其熱烈的程度,已經越過了課堂,來到了馬路上,甚至到了晚上……
問道之四:這次領導力課程教學的一大特色,是案例教學,使得我們受益匪淺。
從阿爾法咨詢公司的危機講述領導者面臨的挑戰,以麥卡勒姆公司的選擇探討環境變化對戰略的影響,對沙克爾頓率領的堅忍號史詩般穿越南極的探險航行詮釋領導能力和責任承擔的意義,通過樂高積木游戲活動昭示團隊分工和默契合作的重要性……
各位培訓老師展開的生動的教學方式和穿越式的熱烈討論,貫穿了整個課程始終,引發我們對于律師事務所“一體化”發展的多視角、全方位的深度思考。
問道之五: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律師行業,國浩的發展戰略是什么,需要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一體化”發展愿景。
曾幾何時,柯達膠卷敗于佳能的數碼相機、樂高的競爭對手是索尼和微軟——在這羊毛可能出在豬身上的跨行業競爭的年代,5月1日,非法律專業的尹一丁博士的《律所品牌化和營銷》一堂課,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真正的頭腦風暴:國浩已經有了20年,但未來10年,或者20年、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如何“一體化”發展,會不會面臨新的挑戰,包括來自跨界或者新科技的挑戰,我們得去思考、去設想:
國浩的競爭對手是誰?國浩應當做什么?國浩怎么去做?
問道之余,尚需擇日,為國浩發展而好好獻計獻策,坐以論道。
劍橋——曾經的夢想,真實的存在,讓我們等待靈魂并與靈魂同步,讓我們思考戰略,實現價值提升。
回味康橋
如果說在4月29日歡迎晚宴上,理查德?威爾森勛爵演講中明晰的“領導力”構成的三要素,幫助我們對課程作進一步的理性思考,那么,到了5月2日傍晚,離開前的結業季,在感受霍金曾經任職的學院岡維爾與凱斯學院(Gonville &Caius College)領取結業證書這樣的榮耀之余,蓋伊?勒溫史密斯院士在送別晚宴上用英語柔柔念出了徐志摩的詩作為致別詞,那洋溢真摯情感的美妙吟誦,則確實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這是一種特別意義的紀念。
劍橋時間,誠如李淳律師說的,已經化作“等待靈魂且與靈魂同步的時間”,值得我們持續回味以及體現劍橋精神的高尚思考(High Thinking)……
當我們來到位于倫敦市中心的一家律師事務所Charles Russell Speechlys與英國律師深度交流之后,又一次深切體會到,律所“一體化”以及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我們擁有著三十多家律師事務所的集團性GRANDALL的需要,而且對于全球有著十一家辦公室的CRS這家老牌英國律所,亦十分需要。這又一次加深了我們對“一體化”實踐性的深度思考。
蓋伊?勒溫史密斯院士在結業晚宴上所念的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猶在耳畔。離開英倫之時,我們國浩人要說:我們不能不帶走一片“云彩”,因為這“云彩”已經化做了國浩人對于“Leadership”以及“一體化”發展的思辨、思考乃至思想,因為問道尚需在假以時日之后坐而論道。
輕輕的我走了,
已勝卻我輕輕的來——
因為,劍橋時間
讓我們多了一段經歷,多了一份榮譽,
讓我們多了一種思考,多了一項行動。
我們不敢說
劍橋添上的這一筆已經十分完美,
但至少
經過與靈魂撞擊的頭腦風暴,
稱為腦洞大開亦不為過;
數日里和劍橋師生形成的友誼,
情趣相投尚需持續長久。
即使今天作別英倫的云彩,
也期待第四期乃至更多期的
再會康橋……
陳學斌 國浩上海辦公室合伙人
附注:感謝姜丹、馮轅、徐文莉、葉衛、郭飏、王雪梅、宋玲玲、高曉光、葛霞青、陳炳庚、付勝濤、邢煜輝、史東洋等同學的感言和分享
注釋:
[1] 王詩富,記者,上海市靜安區政協委員,“友聲”詩畫社詩人。
[2] 劍橋大學系早期英國的大學,用“College”表示一種帶有管理服務學校性質的學院,不代表該學院是否屬于某種專業學院,與英國后期的學院的名稱不同;而 “School” 、“Faculty”則是有著專業性特征的學院,譬如Law School(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