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施杰駐川全國政協委員、省律協監事長、民進省委常委、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合伙人,曾獲得“全國優秀律師”等稱號,入選“CCTV-2011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四川日報》記者 鐘振宇/文 肖雨楊/圖
4月11日下午,走入律師事務所采訪施杰時,受公安部委托的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正登門向他頒發公安部特邀監督員聘書。“我連續十多年被聘為公安機關特邀監督員,圍繞文明執法、警容警紀等問題提出的意見都被采納,這讓我很欣慰。”施杰說。
作為一位資深律師、一名省律協領導和兩屆全國政協委員,施杰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和印跡,折射著法治進程的變遷。
律師地位 不僅是私權代言人
兩年前,施杰為一起刑事案件做辯護,面對當地的非正常干預,施杰以律師身份及時向省公安廳、省檢察院和省法院反映情況,相關部門先后介入調查。
經過一年多的波折和抗爭,被告人在今年初終于迎來了“無罪”判決。
“在這起案件的一審中,辯護人提交的關鍵證人出庭作證的申請被拒絕。因為律師的堅持,還當庭受到控方的威脅。”施杰說,在他看來,大家更多注意到律師是私權的代言人,而忽略了律師也應是監督和制約公權濫用的一支重要力量。
4月11日下午,走入律師事務所采訪施杰時,受公安部委托的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正登門向他頒發公安部特邀監督員聘書。“我連續十多年被聘為公安機關特邀監督員,圍繞文明執法、警容警紀等問題提出的意見都被采納,這讓我很欣慰。”施杰說。
作為一位資深律師、一名省律協領導和兩屆全國政協委員,施杰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和印跡,折射著法治進程的變遷。
律師地位 不僅是私權代言人
兩年前,施杰為一起刑事案件做辯護,面對當地的非正常干預,施杰以律師身份及時向省公安廳、省檢察院和省法院反映情況,相關部門先后介入調查。
經過一年多的波折和抗爭,被告人在今年初終于迎來了“無罪”判決。
“在這起案件的一審中,辯護人提交的關鍵證人出庭作證的申請被拒絕。因為律師的堅持,還當庭受到控方的威脅。”施杰說,在他看來,大家更多注意到律師是私權的代言人,而忽略了律師也應是監督和制約公權濫用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先后擔任省律協副會長和監事長的施杰,通過致信省檢察院檢察長等方式,推動了全省檢察官與律師首次“面對面”懇談,促成了刑事訴訟案件庭前證據開示及意見交換制度在樂山、眉山兩市檢察院試點。
日前,由省公安廳與省司法廳聯合制定的《關于保障律師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依法行使辯護權的若干規定(試行)》出臺。“這是省律師協會多年來一直關注和推動的事項,如果落實到位,今后律師在公安偵查階段‘會見難、取證難、閱卷難’等三難問題將有望根治。”
執業操守追求法律和社會效果統一
近日,成都奧迪女醉駕獲刑的報道,再度引起人們關注。在熱議中,“參照物”自然少不了施杰當年擔任辯護律師的孫偉銘案。
引發全國關注的孫偉銘醉酒駕車案件中,被告孫偉銘一審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當時,社會公眾大多認為孫偉銘罪有應得。“我在執業過程中的原則是,要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施杰回憶說,關鍵時刻,他決定還原案件的客觀真實,維護肇事者應有的合法權利。他擔任孫偉銘的二審辯護人后,圍繞案件的“求真、求實”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積極引導被告及家屬進行賠償。后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沖突得到緩解,為二審改判奠定了良好基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日前,由省公安廳與省司法廳聯合制定的《關于保障律師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依法行使辯護權的若干規定(試行)》出臺。“這是省律師協會多年來一直關注和推動的事項,如果落實到位,今后律師在公安偵查階段‘會見難、取證難、閱卷難’等三難問題將有望根治。”
執業操守追求法律和社會效果統一
近日,成都奧迪女醉駕獲刑的報道,再度引起人們關注。在熱議中,“參照物”自然少不了施杰當年擔任辯護律師的孫偉銘案。
引發全國關注的孫偉銘醉酒駕車案件中,被告孫偉銘一審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當時,社會公眾大多認為孫偉銘罪有應得。“我在執業過程中的原則是,要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施杰回憶說,關鍵時刻,他決定還原案件的客觀真實,維護肇事者應有的合法權利。他擔任孫偉銘的二審辯護人后,圍繞案件的“求真、求實”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積極引導被告及家屬進行賠償。后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沖突得到緩解,為二審改判奠定了良好基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跳出個案看現象,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施杰提交了《關于增加危險駕駛罪的建議》。次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把“醉駕”納入危險駕駛罪當中,作為刑事犯罪。
建言法治傾聽民聲方能有的放矢
通過委員提案的方式,推動“醉駕入刑”,施杰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律師。但當翻閱施杰的履職清單便會發現,正是因為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他才得到了大量有價值和操作性的思考成果。
施杰認為,實現依法治省宏偉目標,群眾參與是核心。“律師和委員平日工作都很忙,在網上獲取民意成為捷徑。”施杰開通了個人微博,和網友交流各類法律話題。今年初,一名殘疾網友向他傾訴了期盼單眼駕駛合法化的想法,“我深入論證后,覺得這個意見可行,隨即就準備了提案。”
作為四川律師界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7年來他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緊緊圍繞民生法治建設領域遞交提案、社情民意等共計100余份。已有“加大毒駕查處力度”、“關于建立網絡舉報長效機制的建議”等十多件見到效果。“近年來,國內立法中越來越多地吸納了社會和民眾的意見,這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施杰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潛藏著法治關注的熱情。只要發聲渠道暢通、相關部門認真對待,就能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真正實現民主立法、開門立法。
建言法治傾聽民聲方能有的放矢
通過委員提案的方式,推動“醉駕入刑”,施杰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律師。但當翻閱施杰的履職清單便會發現,正是因為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他才得到了大量有價值和操作性的思考成果。
施杰認為,實現依法治省宏偉目標,群眾參與是核心。“律師和委員平日工作都很忙,在網上獲取民意成為捷徑。”施杰開通了個人微博,和網友交流各類法律話題。今年初,一名殘疾網友向他傾訴了期盼單眼駕駛合法化的想法,“我深入論證后,覺得這個意見可行,隨即就準備了提案。”
作為四川律師界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7年來他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緊緊圍繞民生法治建設領域遞交提案、社情民意等共計100余份。已有“加大毒駕查處力度”、“關于建立網絡舉報長效機制的建議”等十多件見到效果。“近年來,國內立法中越來越多地吸納了社會和民眾的意見,這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施杰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潛藏著法治關注的熱情。只要發聲渠道暢通、相關部門認真對待,就能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真正實現民主立法、開門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