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黃偉民律師2011年底應邀參加了由21世紀PE研究院和諾亞財富主辦的21世紀“2011年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論壇,并就PE的法律風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黃偉民律師表示:“有限合伙私募股權基金中GP和LP的權利義務關系和職能安排,通常由合伙協議自主約定。雖然《合伙企業法》中對此也有部分規定,但對于規范和引導基金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關系還遠遠不夠。結果是,GP和LP在基金中的地位、權利和責任,很大程度上受雙方的實力和談判地位的影響,因而容易造成GP和LP權利、義務、責任分配的混亂和不對等,在GP與LP之間埋下矛盾、甚至糾紛的隱患。之前已經出現了多起因私募基金內部治理的缺陷而導致LP與GP出師未捷卻分道揚鑣的實例。”
附:新聞報道
21世紀PE研究院和諾亞財富聯合發布
2011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人白皮書
潘溈/21世紀經濟報道2011.12.30
《21世紀經濟報道》的核心讀者中,有投資PE的LP群體,有從事PE基金管理的GP群體,有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投行們、被PE投資的創業企業家們,這其中,本土投資PE的LP群體,被認識度相對較少,公開市場上對于這部分人群的信息、訴求了解甚少,但隨著LP群體的壯大,他們的訴求、要求、對市場的理解越來越需要被表達,于是,我們便萌發了出臺一份關于本土LP的白皮書的想法,這與專門負責PE募資的第三方募資機構諾亞財富不謀而合。
本土LP群畫像:一群聰明的投資者
在選擇是否投資一只基金時,LP們對以下幾個因素作為重要評判參考:整體經濟和行業發展趨勢、基金的定位和投資方向;GP團隊過往的管理能力、業績和知名度;基金的品牌、基金的明星管理人等。
從本次調研隨機抽樣的調研數據來看,76%的LP集中在華東地區,66%是男性,68%以上為本科學歷;從年齡來看,中國投資PE的人群逐漸在年輕化,52%集中在31到40歲這個階段。
其中,30%的LP年收入超過1000萬,25%的LP年收入為500-1000萬;81%的人擁有自己企業。從行業分布來看,貿易行業占比高達69%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應中國宏觀經濟的變化,這個產業轉型的需要比較迫切有關。隨后的是金融和醫藥行業,分別占19.2%和7.5%。
前述是LP的基礎特征。從諸多數據上來看,他們也是一直熱衷投資的一群人。56.6%的人可投資規模達到5000萬到3億元。目前83%的人投資PE的規模在1000萬到5000萬。同時,近四成的LP有投資美元資產的配置需求。此外,很多美元基金的LP,目前也投資了人民幣基金。
這部分人群用于計劃投資PE的資金,占整個投資額的比重是18%。這個比重跟國外也比較接近。也印證了中國高端投資者一直以來謹慎、小心、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原則。
與高風險、長周期投資相對應的是,LP們也對GP們有很高的期望:
其中,36%的人希望收益31%-50%,一半左右的人希望達到30%的年化收益。從這個角度上說,本土LP比外資LP對資金收益率的期望值更高。
LP在投資PE的時候關注的點很多。從他們的投資分析框架來看,基本上這樣的一群人都屬于“價值投資者”行列。按統計的結果來看,在選擇是否投資一只基金時,LP們對以下幾個因素作為重要評判參考:
1. 與投資相關的因素:行業趨勢,行業趨勢包括對PE、VC行業的判斷,判斷某一只基金是上升的、中性的或是下行的。同時,他們會考量這只基金投資的方向。從投資的方向來看,這些被投行業的趨勢是上升的,中性的還是下行的。
2.LP們會非常看重某只基金過往的管理能力、業績和知名度。相對而言,LP對國際品牌相對本土品牌有優先選擇的傾向。
3.LP們普遍對基金的明星管理人比較信任。但這與2008年時相比有所不同,那時LP們非常相信明星基金經理,看到他們就愿意投他們所在基金,但現在的數據顯示,僅因為明星基金經理就投一只基金的LP,比重在下降。
另外,這次調研還反映另外一個重要信息,LP投資人對投資條款的關注度在上升。
此次調研看到一個趨勢:
1.投資人越來越成熟和理性,他們看到第一要素是行業的趨勢。
2.LP群體自身的投資經驗更加豐富。數據顯示:51%的LP有超過6年投資經驗,54%的LP懂得一些投資知識,80%的人賺多賠少,股票和房地產是最主要的投資工具,占比分別達36%和32.3%。LP投資人賺多賠少背后的原因很簡單 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沒錢投資PE。
調查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數據 有87.9%的人希望回避的投資工具是期貨。這顯示了投資人越來越注意避免本金受到很大損失。投資人趨于理性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考慮的是一個長期的穩健的獲益,投資關注的問題,投資回報還是擺在第一位,但是風險慢慢的比重也在提升,越往后走可能大家對風險的重視程度會越高。對于成熟的投資者來說,注重風險正是他們與普通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區別。
從投資人獲取投資資訊的主要來源來看,他們從業的朋友是最高的比例,達到2/3強;從獨立理財顧問機構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達到40%,通過媒體報道來了解和評價PE機構,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LP滿意度:剛剛及格
LP們對投資回報率的滿意度比較低,滿分5分制之下,平均分給了3.28分;LP們對GP機構的治理和風控體系的評價也很低,平均分是3.2。GP團隊在此次調研得分最低的一項是,就是與LP溝通的態度和效果。
LP滿意度部分的調研方式,主要通過電話訪問220多位LP,被訪問者平均可投資資產為1億規模左右。我們通過讓被訪問者對他們關注的問題進行打分,從0-5分,5分為最滿意的滿分。 0分表示非常不滿意。
調研的結果是,LP們對GP團隊的滿意度總體比較高,為3.87分;對被投項目滿意度是3.83分;對團隊穩定性的滿意度是3.95分,團隊投資能力是4.18分,團隊的職業操守是4.13分。
LP們對兩個項目的滿意度比較低,是剛及格的水平。一是對投資回報率的滿意度, 3.28分;另一個是對GP機構的治理和風控體系的得分是3.2分。
調研就此兩個問題,對不滿意的投資人進行深入訪談。獲知LP們不滿意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他們對GP團隊的治理和風控體系并不是很清楚;一些中小型基金的被投項目跟事先溝通的投資邏輯不吻合,LP們也傾向認為這是GP團隊治理和風控體系不成熟的表現;最后,目前很多GP團隊成立時間尚短,LP們認為評判它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為時過早。
GP團隊在此次調研得分最低的一項,就是跟LP溝通的態度和效果。投資人給的平均得分是2.63分,有63%的投資人對溝通指標相當不滿意。他們的訴求是,希望GP團隊有較大變化時,事先跟LP通知,比如說被投項目的一些進展,重大事項的變化,比如與原來募資承諾有變動時等。
對投資環境的調查結果,LP們的看法比較中性,得分是3.24分。LP們普遍覺得,目前的法律監管環境過于繁瑣,作為投資人,有大量的法律文件需要簽署。例如投資證明以及資產證明,企業的大量相關資料,以及個人的大量相關資料需要反復遞交。部分投資人認為,目前法律框架下,GP和LP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對LP的利益保護不足。投資人希望能看到有限合伙企業的正式工商資料,以清晰自己的法律權益。
最后有一項是媒體對于PE、VC報道的監督,25.9%的人表示滿意,在深入訪談中,部分投資者表示,媒體報道從新聞角度出發,對普通讀者而言信息已經夠充分,但是對于投資人而言,信息不夠完整。同時,一些投資人指出,媒體輿論影響力大,相關報道一出現,投資人會以媒體的報道為基準進行判斷,信心和決策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LP們的擔心和建議
此次調研總結了五個LP們最為擔心的問題和七個對GP們的建議:
LP們最為擔心的五個問題:
1. 信息披露,LP們認為目前對他們的信息披露偏簡單,重大事件要有足夠解惑的信息。
2. 宏觀經濟形勢。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最近的不斷“冷卻”,少數投資人對于被投項目的上市及退出,投資盈利調低了期望。少數投資人認為退出渠道有“收窄”。在調研中,大部分投資人均提到了宏觀經濟形勢與趨勢,大環境明顯對投資人行為有巨大影響。
3. 投資行業的系統性變化。目前中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LP們希望GP們能找到好的項目,控制投入成本,不受環境影響。
4. 后續管理能力。隨著持續投資,單只基金投后管理的規模越來越大,部分LP擔心GP團隊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和經驗來應對。
5. 關鍵投資人風險。去年、今年都是GP跳槽比較密的階段,以前投資人GP的關鍵人條款大家都沒有把它那么重視起來,這一點他們也特別提出來擔心。
LP們的建議包括:
1. 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溝通。希望GP們增進與LP的溝通頻率和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加信任感,讓LP對自己的投資更加放心。有重大事件要事先通報投資人咨詢委員會,投資進展要及時通報。
2. 站在LP的角度看問題,關注LP的投資回報,進行規范的投后管理,做好緊湊的投資退出規劃。
3.希望能夠得到專業投資人關于投資方向和投資趨勢的見解。
4. Call投(基金呼叫)的時間要做好充分的計劃,按計劃進行,留比較充足的時間給LP進行準備。
5. 希望管理人團隊能與LP群體就投資策略定期進行評估,所有重要的決策,事先進行充分而有效的溝通。先達成共識,然后按策略推進具體工作。
6. 因應環境和行業的變化,排除經濟和行業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行業泡沫化),主動應時而變,更加穩健精準的投資。
7. 募集期的信息要遵循。實際投資策略要與已公布的投資策略前后一致。
8.媒體加大對PE行業的報道關注力度和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