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凡/天津日報2008-1-15
有一種力量叫向上,它好似火箭點火騰空,直入九天。這種向上的力量,出自力量的合成,出自心靈的凝聚,進而迸發出騰飛的激情。
有一種力量叫向前,它宛若輪船行駛大海,破浪而行。這種向前的力量,出自意志的堅定,出自理想的追求,出自信念的航向,進而表現出深刻的理性。走進國浩律師集團(天津)事務所,結識了它的“女當家”宋茵。不消片刻,我便強烈感受到一股向上向前的力量,撲面而來。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然而,就攀登者而言,一座座大山銘刻著一個相同的道理,那就是不屑地攀援。攀援意味著向上,攀援意味著向前。
在天津律師界,“天津國浩”是一支出色的團隊,宋茵乃是這支團隊的代表。我們閱讀宋茵,就是閱讀這一只生機勃勃的律師隊伍的發展歷史,或許,她能夠給我們帶來些許啟迪。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律師曾經在中國律師界占有明顯優勢。當年,原本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宋茵是天津司法局機關干部。她懷著成為一名優秀律師的理想,毅然辭職“下海”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終于,她通過自學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系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
公元1999年,宋茵組建了弘德律師事務所。她表現出來的組織才能與干勁,已初露端倪。采訪宋茵,她坦言自己曾經是一個不擅言談甚至性格內向的人,如今變了。我完全理解她的這種轉變,這是時代的塑造。其實,置身大變革時代,每個人都被社會重新刻畫著。
宋茵積極進取的性格使她主動接受了社會的塑造與時代的刻畫。于是,她便走在前面了。
公元2004年,宋茵的弘德律師事務所與金恒信律師事務所實現“強強聯合”,成為金恒信弘德律師事務所。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人們的思想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說起“強強聯合”,這在許多地方是難以做到的。在天津律師界,也存在做大之后“愈做愈小”的現象。
什么是“愈做愈小”呢?比如一個由十幾位律師組成的律師事務所,不出幾年便分化成為幾個律師事務所,有的律師事務所甚至只有兩三位律師,有的律師索性“掛靠”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單打獨做。
和諧社會,研究以人為本的多元化生活,有人選擇“自己給自己當老板”的生活方式,無可指摘。然而,從“船小好調頭”到“船大耐風浪”,宋茵有著理想的追求。面對全球化大背景,她選擇了“做大做強”戰略思想,不愿落入“小富即安”的窠臼。
宋茵清醒地意識到,近年來,天津律師在法律服務高端業務領域特別是非訴訟法律服務領域,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律師相比,顯出經驗與業績的不足。
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發展總體規劃,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巨大機遇。在次之前,宋茵的律師團隊已經意識到,走律師集團化發展道路,創規模化品牌才是律師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公元2006年5月19日,宋茵率領同仁們加入國浩律師集團。這一天,國浩律師集團(天津)事務所宣告成立了。
從“弘德”到“金恒信弘德”再到“國浩”,這是宋茵團隊走過的道路。一般來說,人人都有做“老大”的思想。宋茵團隊卻在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關鍵時刻,毅然以小兄弟的身份融入全國著名律師品牌“國浩” 麾下,這既證明了宋茵團隊的文化胸襟,也證明了宋茵團隊的時代膽識,更證明了宋茵團隊的勇氣力量。
宋茵說:“我更希望再做好傳統律師業務的同時,能夠帶領團隊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在高端法律服務項目上有所突破。”
現在,國浩(天津)律師事務所擁有高級合伙人10人,合伙人11人,注冊律師45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5人,取得碩士學位的6人,全部律師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憑。它在金融、公司、房地產、國際貿易、經濟犯罪案件、刑事辯護等諸多方面都有優秀的專業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服務。
宋茵和她的同仁們,已經成為天津律師界的“優秀品牌”。優良的素質,長遠的目光,不懈的追求,使得他們邁開大步。向上進取,向前發展,在國際化大平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能,這就是宋茵和她的團隊帶給我們的是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