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 Legal Business 》2013年10月
期待已久的自由貿易區即將出爐,加上金融業和其他產業的新改革方案,預計將強化上海法律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在此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上海的律師事務所正付出更甚于以往的努力來強化自己的地位。
自由貿易區
中國大陸有史以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自貿區)已萬事俱備,預計將于9月29日在上海啟幕。各界熱切地期待著即將發布的自貿區政策。坊間普邐預計改革將集中在金融業開放上。
盡管細節尚未公布,中國的政策規劃者已經將上海自貿區定位為更大經濟改革的試驗田,包括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以及利率的進一步放開。國務院還提及有關外商直接投資和稅收的新政策。
市場以巨大的樂觀歡迎這一消息。中央政府批準自貿區方案后,相關股票價格大幅上揚。實際上,中國互聯網電視運營商百視通很快宣布了與微軟公司之間的合資計劃,合資企業將在自貿區內運營。
律師們也非常期待這一自貿區試點。“機遇和挑戰并存。”國浩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管理合伙人管建軍表示。他說,根據目前的信息,金融、公司、貿易和航運等四大領域將肯定會受益于自貿區的啟動。
其中,金融改革一直是重點。允許設立外資銀行、民營銀行和合資銀行以及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開展部分離岸金融業務:以及允許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等都是討論得最多的可能領域。
“所有這些新業務都需要法律服務。例如,設立新的銀行將肯定讓律師忙得不可開交。”管律師說。“自貿區內的規則將與自貿區外截然不同……許多限制將被取消,經濟活動也將以當事人之間的合同和協議為準,而不是政府的法規和指令。”
截至目前,中國政府一直用“正面清單”制度來管理投資和其他經濟活動。在該制度下,一個項目除非被列入“允許”名單,否則默認“被禁止”。但自貿區的一項關鍵改革就是“正面清單”將被“負面清單”取代,政府將只規定部分“禁止”事項,所有其他事項都將被視為合法。
觀察人士認為,這一變化意味著政府試圖將部分權力下放給市場,以提高效率和鼓勵創新。
“過去,甚至沒有必要聘請律師,因為政府對許多類型的交易都有明確的指引。但在自貿區里,如果當事人希望他們的合同沒有瑕疵,律師將不可或缺。”管律師說。
公司法實踐也將大不相同。政府的登記和審批手續將會簡化,以與國際標準接軌,這意味著將不再需要某些法律服務。但另一方面,盡職調查和其他合法性調查將更加重要。
“無論通過行政手段還是法律手段,市場始終需要被監管。而我們律師代表著法律。”管律師說。
管律師補充說,隨著貿易增長帶動物流和跨境結算,航運、海事和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律師將會迎來遍地機會。“專業律師將會非常吃香,以幫助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挑戰接踵而來
而另一面,顯著擴大的自由空間、過去各種嚴格限制的取消和一些監管內容的消失將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管律師稱,盡管為客戶解決每個可能的風險是律師的職責,但由于沒有明確的界限,這些風險甚至可能被轉嫁到律師頭上。因此,律師必須在每項新的法規和政策出臺后盡快為客戶制定可行的相應解決方案。
自貿區啟動隨之將帶來的另一個挑戰是引入一個更加國際化的經濟和法律環境。一些中國律師將不得不快速學習如何遵守新的游戲規則一他們對此可能還不太熟悉一因為部分業務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升級。
例如,隨著愈發復雜的跨司法管轄區的投資結構、衍生工具和其他創造性的金融產品被更多地使用,金融交易將變成一個難度更高的執業領域。
“它要求律師從細節和整體兩方面透徹理解交易。綜合全面的知識成為律師的必備條件。它直接挑戰律師的專業能力。”管律師說。
實際上,上??赡芤恢睋碛兄袊鴩H化程度最高的經濟,至今為止上海律師也以具備領先全國的能力而自豪。
“上海的政府行政標準和法治水平在中國都是‘領頭羊’,律師的執業水準也非常接近國際同行。”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林威律師表示。
甚至在形式上,上海法律界似乎也在中國顯得與眾不同。上海市律師協會此前的一份提案敦促所有出庭律師穿著律師袍,而在中國其他地區,大部分律師仍然不愿穿戴這一被保守的中國人認為太“洋化”的裝束。協會還效仿西方法律界,為初級律師主持宣誓儀式。
部分人士表示,在自貿區外,上海律師已經在和國際法律巨頭的賽跑中取得了很強的
競爭力。
“在增長趨勢、員工數量、收入、人員和利潤增速等方面,上海的中資所一直領先于國際所。外國律所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甚至為負增長。”上海通力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俞衛鋒表示。
“一個原因是中資所正變得更加強大。另一個原因是近幾年來,除中國對外并購外,資本市場等大部分其他跨境業務都還不是最佳狀態。”
看起來,部分外資所的上海辦事處相比五年前正在規模上萎縮,目前只剩少數幾名律師駐守。今年7月,專注于能源行業的文森艾爾斯律師事務所在上海經營8年后,宣布關閉其上海代表處。
“這是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外資所想要擴張并非易事。但我們擁有自己的優勢領域或專長,即以行業為重點,并專注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業務。”美國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上海合伙人李唯實稱。
但自貿區在此當口開幕,又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隨著自貿區的啟動,外資所將不僅能夠保持在中國對外并購等領域的優勢,還會顯著受益于更友好的政策。
“外資所更容易適應開放自由的市場。”管律師說。“中國律師對此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但肯定不如外資所。”
在目前已發布的負面清單中,投資法律咨詢仍受限制,外國律師事務所只能設立代表處。然而,盡管尚未得到證實,但據稱政府正在考慮此方面的部分靈活機制。管律師表示,除競爭跨境交易外,外資所將來有可能還可以通過與中資所設立合資律所來執業。
“這可能使中資所和外資所相互受益。”管律師說。“外資所能在中國境內獲得更大的空間,而我們中資所則可以學習它們的經驗并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合作。”
箱子里的球
上海一直歡迎來自國內外的競爭。與北京和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不同,上海對來自其他省份的律師沒有準入限制。
上海市律師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到2012年期間,上海大約有15,000名律師在1,150家律師事務所工作,處理超過520,000宗案件,營收223億元人民幣(36.3億美元)。
盡管上海律師事務所的總量基本保持不變,但競爭的性質已發生了劇變。
“市場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俞律師稱。
他將法律市場比作一個裝滿球的箱子。少數大球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但大球之間仍然空隙。
“要繼續填充,則需要較小的球,更小的球,越來越小的球,最后必須用沙。”他說。
他的理論說明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強。所謂的20-80現象在上海非常明顯,即排名前20%的律所占據80%的市場份額。
“在上海,幾乎是10此90。”俞律師說。“我的結論是以爭奪市場份額為目的的戰略擴張仍然有用,但邊際效應將會逐漸下降。”
這也意味著律所之間的競爭已經升級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專業化、實踐業務能力和互補性合作最為重要。
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兼上海分所負責人林威表示,上海律師在前兩個領域做得相當不錯。上海律師更為細心,與宏觀感覺強的北京同事相比,細節執行力則更為更出色。
他們還擁有獨特的訴訟技能,訴訟被認為能夠全面展現律師基本技巧和能力。上海律師則有自己獨有的一套有效方式與法官溝通。
“但許多上海律所往往各自為陣,缺乏資源共享和優化。”林律師說。
俞律師補充道,另一個發展方式是把整個箱子做大,即擴大整個市場。實際上,近年來上海法律產業的增長一直超過GDP增速。這部分得益于信息充分的客戶對法律服務的需求上升。
“普遍認為,過去幾十年來,上海的客戶已經成熟。部分客戶已經擁有了國際水準的內部法律顧問。”林律師說。
但推動箱子擴大的主要動力來自整個經濟的增長——自貿區可能帶來的影響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樂觀地認為,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并融入世界的必要步驟。它也對未來十多年國家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管律師說。
“成功的自貿區也將為完善中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樹立典范,鼓勵中國律師在世界舞臺上合作、競爭并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