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8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以來,國內并購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
清科集團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1157起并購交易,已披露價格的985起交易總金額達669.18億美元,較2010年622起案例增幅高達86.0%,并購金額增長92.3%。
“隨著并購交易活躍,并購融資趨于多元化、企業并購審批效率偏低導致并購成功變數提高,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面臨不公正待遇等情況日益突出。”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執行會長費國平向記者表示。
目前,一份由費國平等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委員會成員撰寫的提案,經全國工商聯向兩會提交。上述提案建議相關部門允許為并購行為公開和非公開發行高收益債券,便于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并購融資,同時提出建立并購反壟斷審查豁免行業和企業名單,提高并購交易審批效率,并盡快設立一個海外并購投資保護委員會,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并購投資創造安全的環境。
“為國內企業并購行為提供高收益債券融資工具的想法,并購公會已醞釀多年,今年正值相關部門計劃放行高收益債券,提案希望高收益債券能為國內并購行為帶來多元化融資渠道。”費國平指出,由于國內企業并購行為仍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融資,但銀行基于信貸風險考量,把并購貸款優先投給國有企業,往往造成民營企業并購缺乏有效融資渠道。一旦通過定向募資等形式發行高收益債,相當于打開民間資本參與并購的大門。
對于建立并購反壟斷審查豁免行業和企業名單,費國平則直言國內企業并購所面臨的層層審批及潛在的反壟斷調查,已悄然加大并購變數。
“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收購款接近20億美元,除面臨多國反壟斷調查,國內相關部門也會介入市場份額測算等調查,都可能給這起并購案帶來不確定性。”費國平透露,上述建議的初衷,正是希望簡化國內大型企業的并購審批流程,以扶持一批高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快速成長。
“但被納入反壟斷審查豁免的行業或公司,并不是以此逃避反壟斷法的相關監管要求。一旦這些企業在收購兼并后出現市場壟斷跡象,可由相關部門要求企業強行分拆或高額罰款等方式,迫使它必須遵守相關反壟斷法規。”費國平表示。
而盡快設立一個海外并購投資保護委員會的建議,則是針對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過程所遭遇的各種不公正待遇。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些國外企業認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期間在結匯付款方面需要層層審批,要求國內企業必須在收購報價提高10-20%,作為收款風險保證金。
“海外并購投資保護委員會的設立目的,就是通過多部委的協調,一方面提高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結匯審批效率,降低企業海外收購總成本,另一方面則為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創造公平的環境,尤其是通過各國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減少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時遭遇的各類審查環節。”他強調說。